- 楊磊在教授徒弟微雕技法
- 一位顧客在楊磊工作室選
- 慕名而來的微雕愛好者與
- 楊磊微雕作品與火柴棒的
- 楊磊手持心愛的作品《風(fēng)
- 《風(fēng)中的額吉》人物與黃
- 楊磊微雕作品《風(fēng)中的額
- 楊磊的雕刻工具。新華網(wǎng)
- 楊磊的微雕作品《蒙古馬
- 橄欖核經(jīng)過楊磊的雕刻,
- 楊磊正在雕刻作品。新華
- 掌心上的內(nèi)蒙古草原“美
- 楊磊的微雕作品《莜面》
- 楊磊的微雕作品《燒麥》
流油多汁的“燒麥”、 熱氣騰騰的“羊雜碎”、 湯鮮味美的“莜面”、外酥里嫩的“焙子”……在微雕手藝人楊磊的工作室里,人們手持放大鏡,“品嘗”著內(nèi)蒙古草原特色“美食”。這些栩栩如生、秀色可餐的微雕作品,是楊磊用一顆顆小小的橄欖核雕刻而成,組成了一個橄欖核上的“微世界”。
49歲的楊磊,是土生土長的呼和浩特人,他的工作室在文化底蘊深厚的呼和浩特市玉泉區(qū)。在他工作室的柜子里,擺放著一排盒子,每個盒子里放著一個拇指大小的微雕作品。凝神細(xì)看,一個個鮮活靈動的畫面漸漸浮現(xiàn)在眼前,既具濃郁的現(xiàn)代氣息,又融合了草原文化精髓,刀法細(xì)膩,盡顯橄欖核的材質(zhì)美感。
楊磊的微雕技藝是跟爺爺學(xué)的,爺爺在山西老家時,是一位木雕匠人。
也許是名字中帶著“石”的緣故,楊磊很小就喜歡用石頭在地上勾畫各種圖案。小學(xué)一年級時,楊磊就能拿著一把修腳刀,在干樹枝、杏核、橡皮、筆桿上刻畫龍、鳳凰等造型,經(jīng)常博得老師和同學(xué)稱贊。
經(jīng)過多年刻苦雕刻實踐,楊磊博采眾家之長,兼蓄各體之韻,不斷探索,融匯南北技法、貫以獨特的民族韻味,形成了自己別具一格的藝術(shù)特點。
楊磊的微雕作品《風(fēng)中的額吉》(額吉,蒙古語,意為“母親”)意境悠遠(yuǎn)、飽含深情。橄欖核的一面被拋光,猶如一片高低起伏的草原。草原上有蒙古包、牧羊犬、勒勒車,坐在草地上的蒙古族額吉,正在眺望遠(yuǎn)方,仿佛在盼望遠(yuǎn)行的親人歸來。借助放大鏡可以看到,額吉眺望遠(yuǎn)方的眼神真情流露,面部表情栩栩如生。
在楊磊的工作室里,前來欣賞、交流的微雕愛好者很多。有人千里迢迢從區(qū)外慕名而來,或鑒賞他的微雕精品,或是送來貴重材料請他雕琢。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遠(yuǎn),能以徑寸之木,為宮室、器皿、人物,以至鳥獸、木石,罔不因勢象形,各具情態(tài)?!边@是魏學(xué)洢《核舟記》的開篇,其所記正是微雕技藝。楊磊說,《核舟記》里的小舟是在橄欖核上雕刻的,其技藝至今無人能夠超越。橄欖核質(zhì)地細(xì)膩,硬度恰好,非常適合微雕,且保存期長,可把玩性較高。
楊磊說,目前他正在申請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傳承人,也希望多收幾個徒弟,能夠通過自己的努力,讓微雕這項精湛技藝代代傳承下去。
-
1/14
楊磊在教授徒弟微雕技法。新華網(wǎng) 楊騰格爾攝
-
2/14
一位顧客在楊磊工作室選購微雕作品。新華網(wǎng) 楊騰格爾攝
-
3/14
慕名而來的微雕愛好者與楊磊交流。新華網(wǎng) 楊騰格爾攝
-
4/14
楊磊微雕作品與火柴棒的對比。新華網(wǎng) 楊騰格爾攝
-
5/14
楊磊手持心愛的作品《風(fēng)中的額吉》。新華網(wǎng) 楊騰格爾攝
-
6/14
《風(fēng)中的額吉》人物與黃米粒的對比。新華網(wǎng) 發(fā)
-
7/14
楊磊微雕作品《風(fēng)中的額吉》。新華網(wǎng) 發(fā)
-
8/14
楊磊的雕刻工具。新華網(wǎng) 楊騰格爾攝
-
9/14
楊磊的微雕作品《蒙古馬》。新華網(wǎng) 發(fā)
-
10/14
橄欖核經(jīng)過楊磊的雕刻,漸成作品。新華網(wǎng) 楊騰格爾攝
-
11/14
楊磊正在雕刻作品。新華網(wǎng) 楊騰格爾攝
-
12/14
掌心上的內(nèi)蒙古草原“美食”系列。新華網(wǎng) 楊騰格爾攝
-
13/14
楊磊的微雕作品《莜面》。新華網(wǎng) 發(fā)
-
14/14
楊磊的微雕作品《燒麥》。新華網(wǎng) 發(f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