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陣子,家里新添的大米里混了些細沙,每每做飯必挑揀半天。父親知道后,便送我們一柄葫蘆瓢淘米。
拿著這柄葫蘆瓢,往昔父親種葫蘆的景象浮現(xiàn)在我眼前。葫蘆開白花,和梨花一樣雪白雪白?;ㄖx,結出可愛的小葫蘆。剛結出的葫蘆,表面上有層細絨,像嬰兒臉上的絨毛。葫蘆一天天長大,要做網兜住,防止拽斷藤蔓。
秋天,葫蘆熟了,摘下,放窗臺或吊屋檐上,擱一年半載。徹底干透后,什么時候要用了,用鋸對半鋸開。鋸葫蘆是個技術活兒,鋸不好就偏了。每每這時,父親就借來墨斗,在葫蘆上“打線”。順著墨線鋸,一般不會鋸歪。
在生產力不發(fā)達的年代,葫蘆瓢在生活中擔當了很重要的角色。瓢能保溫,瓢把處不燙手。農忙時節(jié),莊戶人為搶農時顧不上回家吃飯,家人就用瓢端湯湯水水,送到田頭地角。家鄉(xiāng)大鍋燒水,也用瓢往暖瓶里灌水。父親告訴我,過去日子緊的時候,奶奶用蘿卜干煮水,用葫蘆裝了,送到幾里外山坡上刨地的爺爺和父親手里。葫蘆味和蘿卜干水味混合著,有一種別樣的味道。
因葫蘆大小、形狀和成色不同,扮演的角色也不一樣:水瓢舀水,面瓢舀面粉;有種上下有肚的“亞亞”葫蘆,適合觀賞把玩,刷漆上釉,畫些花草做工藝品。“亞亞”葫蘆是我們的方言。父親就珍藏著他童年玩過的幾個小“亞亞”葫蘆,那是爺爺送給他的禮物。我小時候拿出來玩過,等我兒子出世后,父親把它們從柜里找出來送給了孫子。
現(xiàn)在用葫蘆瓢的人少了,水甕上扣一葫蘆水瓢的畫面已不多見。漸漸地,葫蘆瓢成了只在記憶中出現(xiàn)的物件。參觀一些畫展,如果是鄉(xiāng)村畫,畫面上有一柄葫蘆瓢,常會有很多人駐足欣賞。我知道,這是勾起了他們的鄉(xiāng)愁。
父親給我的這柄瓢在鋸開時,因干得太透,用力不均,裂了幾道小縫兒。父親用麻繩穿針引線把裂紋縫了個結結實實。他說:“用水煮過,好使?!?/P>
用葫蘆瓢淘米能省去挑揀之苦,因為去瓤時留下的皺褶正好能讓沙粒滯留其中,這不禁讓人感嘆萬物之美妙。
一次,我去看一部老電影,電影中一種樂器的底部看著面熟,恰恰是半個葫蘆做的。那個年代,材料緊缺,文藝戰(zhàn)士們自制樂器,他們看中了家鄉(xiāng)的葫蘆。銀幕上的半個葫蘆奏出優(yōu)美歡愉的樂聲,廚房里的葫蘆瓢則演奏鍋碗瓢盆的協(xié)奏曲。這鄉(xiāng)間尋常的果實,竟展露出種種妙用,這里有樸素的智慧,亦有生活的趣味……
《 人民日報 》( 2024年06月01日 08 版)
北疆新聞:內蒙古自治區(qū)重點新聞網站(客戶端),內蒙古出版集團新華報業(yè)中心旗下國家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采編發(fā)布服務一類資質網站(客戶端)。
北疆新聞版權與免責聲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來源:北疆新聞”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版權均屬北疆新聞所有,轉載時必須注明“來源:北疆新聞”,并附上原文鏈接。
二、凡來源非北疆新聞的新聞(作品)只代表本網傳播該消息,并不代表贊同其觀點。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lián)系的,請在見網后30日內進行,聯(lián)系郵箱:bjwmaster@163.com。
版權聲明:北疆新聞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 本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5648148811蒙ICP備16001043號-1
Copyright © 2016- 北疆新聞網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5120200009-1蒙公網安備: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