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故鄉(xiāng)的回憶,往往散落在一處老房、一頓飯菜、一個場景里。
前不久回陜南老家,同學見面聚會,我吃到了久違的鍋巴飯。這是城市餐館里的一道美食,用石鍋盛裝,恰到好處的火候,把米飯煮得不軟爛不夾生。用木勺從鍋底掀開,金黃的鍋巴翻到上面,稻米的清香撲鼻而來。不過,先不要急著品嘗,服務員把一碗豆腐臘肉蓋在上面,用勺子攪拌均勻,便可品味色香味俱全的鍋巴飯了。
鍋巴飯承載著多少童年記憶。記得小時候在鄉(xiāng)村,每當逢年過節(jié)或家里來客人時,母親就開始忙活著燒菜做飯。家里總是存放著干柴、樹枝和木屑,用一把麥草或廢紙點燃填進灶膛,裊裊的炊煙就升騰起來。木柴吐出火舌舔著鍋底,灶壁漸漸升溫。
動作麻利的母親,在鍋碗瓢盆的交響樂中,端出了噴香可口的菜肴。母親簡單招呼客人幾句后,又回到灶房忙碌,用竹刷洗凈鐵鍋,把淘好的米下鍋,蓋上木質的蓋子,然后把剩下的工序交給時間。
大火灼灼燃燒,泉水融入每一粒米的內部。在米漿鉆出鍋蓋的邊沿縫隙時,不需再添木柴了。柴火燃燒的灰燼,把鍋底米飯慢慢煨成黃黃脆脆的鍋巴??腿顺酝觑埡?,打掃殘余是孩子們最樂意的事。鏟出一塊鍋巴,夾上一塊臘肉,涂上豆腐乳或醬豆,對合折疊成“三明治”,送入口中,大快朵頤。
十幾年前再回老家,土房子變成了磚瓦房,燃氣取代了柴火,電飯煲代替了大鐵鍋。盡管周邊開了幾家農家樂,但吃的都是白米飯。對鍋巴飯的念想,時不時從心頭掠過。
去年姐夫退休,打電話來說,想翻建老家房子。說干就干,今年清明,主體工程基本完工,特地邀我去看看。
我從安康城區(qū)出發(fā),很快就到了山腳下。沿著崎嶇的水泥路爬過山頂,視野陡然開闊,遠處漢江隱約可見,近處群山滿目蒼翠,姐夫的房子便矗立在不遠處。姐夫告訴我,在房子側邊單獨建了一個灶火房,冬天可以在這里燒火取暖,平時可以在這里做飯。有了土灶,就可以做一頓正宗的鍋巴飯。
山上散落著幾十戶人家,青瓦白房錯落有致。這里,有山澗泉水澆灌的高山梯田,有富硒土壤長出的稻子,有自種自吃的新鮮蔬菜,有自由自在生長的果木。我問姐夫,八里坡的堰塘還在不在?姐夫說,堰塘更美了,更清了,魚兒多著呢。小時候,我和姐夫的堂弟在堰塘里游泳、抓魚,在堰塘邊找蘑菇、采地耳、挖野菜,還差點逮住一只山雞。
再次來到這里,一切都是那么新鮮。我在社區(qū)周圍轉轉,遇到一位村民,和他聊了起來。我問,在這里買糧食和蔬菜方便不?他告訴我,社區(qū)有個郵政快遞點,網上買東西送到這里,到鎮(zhèn)上也就半個小時,水泥路很快要加寬了。你們想吃蔬菜的話,可以隨便到地里采,大家都是沾親帶故的,蔬菜吃不完,也不會在意。而且,這里大米特別好吃,有游客專程到農戶家買。
回到家中兩周后,姐夫打電話告訴我,房子裝修好了,到時給我一把鑰匙,隨時可以回來住上幾天。說到這里,心里有些向往了,期待再次團聚時,我來生火添柴,做一頓正宗的鍋巴飯。
《 人民日報 》( 2024年05月15日 20 版)
北疆新聞:內蒙古自治區(qū)重點新聞網站(客戶端),內蒙古出版集團新華報業(yè)中心旗下國家互聯網新聞信息采編發(fā)布服務一類資質網站(客戶端)。
北疆新聞版權與免責聲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來源:北疆新聞”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版權均屬北疆新聞所有,轉載時必須注明“來源:北疆新聞”,并附上原文鏈接。
二、凡來源非北疆新聞的新聞(作品)只代表本網傳播該消息,并不代表贊同其觀點。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見網后30日內進行,聯系郵箱:bjwmaster@163.com。
版權聲明:北疆新聞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 本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5648148811蒙ICP備16001043號-1
Copyright © 2016- 北疆新聞網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5120200009-1蒙公網安備: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