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3月18日電 (韋衍行)《煉獄》北京研討會3月16日在京舉行,專家學者齊聚中國作家協會,共話堅持信仰、絕對忠誠的“煉獄精神”。
《煉獄》是中國作協報告文學委員會主任、中國作協原副主席何建明創(chuàng)作的貴陽紅色文化題材紀實文學作品。該作品首次披露了息烽集中營的來龍去脈,并挖掘到了關于息烽集中營成立的獨家歷史資料。
中國作家協會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李一鳴認為,這部作品寫出了正與邪、紅與黑、生與死、水與火、忠誠與背叛等重大問題,真正體現了共產黨人的正氣凜然和壯烈情懷,寫出了共產黨人的風骨、氣節(jié),寫出了在歷史的深處仍然挺立的脊梁、高昂的頭顱、堅韌的骨頭,寫出了時代的大潮流、發(fā)展的大邏輯,是一部正氣歌。
作家出版社董事長、社長鮑堅認為,作者以深刻的洞察力,發(fā)揮紀實文字的優(yōu)勢,用詳實的歷史資料及對幸存者的采訪等把題材深入挖掘了下去,為這段歷史保存了珍貴的資料,充分體現了一位具有文學使命感、責任感的作家的可貴擔當。
中國編輯學會會長郝振省在講述自己讀到《煉獄》時的感受說,煉獄也是“煉玉”,息烽集中營的艱苦環(huán)境造就了共產黨人超級堅強的革命信念、超級頑強的斗爭精神、超級高超的斗爭藝術。
中國新聞出版集團董事長馬國倉表示,《煉獄》是一本愛國主義的好教材,書中擁有鋼鐵意志、忠誠信仰、愛國愛黨的革命先輩,給新時代青少年樹立了崇高的榜樣,同時加深了人們對息烽集中營這段歷史的了解。
作者何建明講述作品創(chuàng)作過程時表示,如果沒有息烽集中營,紅巖故事和紅巖精神是殘缺的、不足的。息烽集中營的故事,是紅巖精神的前奏。在何建明看來,關押在息烽集中營中的共產黨員和革命者,在與敵人的較量和斗爭中呈現的信仰精神和戰(zhàn)斗意志,足可以形成獨立和完整的一個中國共產黨人和革命者的精神體系,這一體系既與“紅巖精神”具有一體性,同時又具有其很不相同的“息烽精神”的獨特性。
北疆新聞:內蒙古自治區(qū)重點新聞網站(客戶端),內蒙古出版集團新華報業(yè)中心旗下國家互聯網新聞信息采編發(fā)布服務一類資質網站(客戶端)。
北疆新聞版權與免責聲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來源:北疆新聞”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版權均屬北疆新聞所有,轉載時必須注明“來源:北疆新聞”,并附上原文鏈接。
二、凡來源非北疆新聞的新聞(作品)只代表本網傳播該消息,并不代表贊同其觀點。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見網后30日內進行,聯系郵箱:bjwmaster@163.com。
版權聲明:北疆新聞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 本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5648148811蒙ICP備16001043號-1
Copyright © 2016- 北疆新聞網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5120200009-1蒙公網安備: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