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婷婷色综合激情国产日韩,国产在线麻豆精品,日韩亚洲专区在线电影,av777,午夜色站,亚洲第一网站在线观看,国内偷自第一二三区

客戶端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頭條
北疆觀察
數(shù)字報刊
北疆新聞 > 要聞 > 正文
【非凡十年·萬里綠色長城行】青山記憶
2022年08月08日 07:32 來源:內蒙古日報 關燈
  開欄的話:

  內蒙古,山的資源獨特、豐厚,全區(qū)以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等主要山脈為“生態(tài)脊梁”,兩側分布有大面積的草原、森林、沙地、沙漠、河流、湖泊等各類生態(tài)系統(tǒng),共同構成了山水林田湖草沙綜合生態(tài)安全屏障,筑起祖國北疆萬里綠色長城。

  即日起,內蒙古日報特別策劃并陸續(xù)推出“非凡十年·萬里綠色長城行”系列報道,以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等內蒙古主要山脈為行進路線,以山的建設、保護和利用為聚焦點,通過體驗式采訪、行進式報道,講述內蒙古“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的感人故事,全媒體展現(xiàn)北疆生態(tài)巨變,展示內蒙古努力打造青山常在、綠水長流、空氣常新的美麗中國的生動實踐。

  巍巍群山連綿起伏,山起伏到哪里,綠色就蔓延到哪里。伊爾施鎮(zhèn)就掩映在這連綿的綠色中。94歲的老林業(yè)工人于成義一次次遙望群山之巔,那里,百萬畝人工林紀念碑巍然挺立。

  “我老了,但青山不會老?!?/p>

  青山不老。它年復一年綠著,默默記錄一代代阿爾山人用青春和汗水書寫的山河巨變;它張開懷抱,承載一代代阿爾山人用無私奉獻鑄就的光榮與夢想。

  建設——“不能給子孫后代留下一片荒山禿嶺!”

  天地白茫茫的一片,大風裹挾著雪花撲面而來,積雪沒過膝蓋。伊爾施鎮(zhèn)街上,幾棟低矮的板夾泥房零星散落,行人寥寥。

  1954年10月,26歲的于成義和300多名年輕人胸懷滿腔抱負,從黑龍江雙鴨山踏上阿爾山的土地,在離家千里之外的深山老林里扎下根來。

  1946年4月,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建立的第一個森工企業(yè)——阿爾山森工公司成立。一批批開發(fā)建設者們從祖國的四面八方涌來,開山伐木、修路造橋,為國家經(jīng)濟建設提供優(yōu)質木材。

  “在林區(qū)冬季零下30多攝氏度的天氣里,工人們手工鋸木材、趕著牛馬套子運材、河水冰面集材、人力裝車歸楞……在齊腰深的雪地里一干就是十幾個小時。餓了啃幾口凍窩窩頭,渴了就抓把雪塞到嘴里。10月份進山采伐,直至第二年冰雪融化才能下山回家?!庇诔闪x回憶。

  就這樣,大量優(yōu)質木材源源不斷地運往全國各地,有力地支援了解放戰(zhàn)爭和新中國建設,阿爾山森工公司一度成為內蒙古自治區(qū)的經(jīng)濟支柱。

  “林子總會砍完,不能給子孫后代留下一片荒山禿嶺!”時任阿爾山林業(yè)局局長劉景林提出:造林!邊伐邊造!為子孫后代留下綠色家園!

  1956年春天,阿爾山不再平靜。林業(yè)局職工、家屬,上到花甲老人、下至高年級學生,大家背著樹苗,提著水桶,扛著鍬鎬,浩浩蕩蕩向荒山荒地進軍。

  “遠地造林時,大家駐扎在山上,帳篷里全是返漿的泥水,被子潮濕得能擰出水來。林區(qū)的春天寒意十足,隨身帶的窩頭凍得邦邦硬,大家干活時就把窩頭綁在自己腰上,餓了就坐下來啃上幾口?!敝钡浆F(xiàn)在于成義還時常回味那窩頭的香甜。

  物資極度匱乏,內心卻無比火熱。

  拉苗的車常常陷入返漿的沼澤地,大家一起推車,車輪轉動甩出的泥漿濺了人們一身一臉,大家互相“取笑”著,卻不停手里的活計。笑聲和鐵鍬、鎬碰撞的聲音久久回蕩在山谷。

  造林地遠離公路,車上不去,人們背著苗木跋涉兩三個小時才能到達造林地。桑都爾林場一名60多歲的職工家屬,在去往造林地途中掉進河里,渾身濕透。工友們擔心她感冒勸她回家休息,她執(zhí)意留下植樹。“要為后人留下一片林!”

  一年、兩年、三年……阿爾山的溝溝坎坎、荒山荒地漸漸被綠色覆蓋,茫茫大興安嶺南麓,“學生林”“青年林”“母親林”隨處可見。

  1992年,阿爾山在內蒙古自治區(qū)率先實現(xiàn)人工造林保存面積百萬畝。1993年,自治區(qū)政府為阿爾山林業(yè)局豎起了一座幾代人用血汗和生命鑄成的“百萬畝人工林紀念碑”,上書幾個大字:邊采邊造林山清水秀,成林百萬畝蔭及子孫。

  “當年種下的樹現(xiàn)在已經(jīng)成材了,全民造林也成為阿爾山人保留至今的習慣和行動?!庇诔闪x說。

  保護——“只想把父輩種下的林子守好?!?/strong>

  古老的哈拉哈河時而湍急時而平緩,流經(jīng)伊爾施鎮(zhèn)后一路蜿蜒向西。岸邊茂密的稠李子樹綻放出一簇簇白色的小花,散發(fā)著陣陣馨香。

  “我小的時候,哈拉哈河穿著靴子幾步就能淌過去?!?4歲的阿爾山森工公司宣傳部工作人員林鵬說。 

  “我小時候可不是這樣,哈拉哈河特別寬,水也深,一瓢下去就能舀幾條魚上來。”55歲的天池林場營林技術員夏學兵說。

  哈拉哈為“屏障”之意,千百年來滋養(yǎng)守護著阿爾山。年齡相差20歲的兩代人,見證著這條河的變遷,而靜靜流淌的哈拉哈河,見證著阿爾山的綠色征途。

  “真正認識到森林保護的重要性,是1998年特大洪水。那時候由于植被破壞無法涵養(yǎng)水源,強降雨使哈拉哈河水位急劇上漲,家家如臨大敵。那幾年大興安嶺林區(qū)還罕見地出現(xiàn)了沙塵暴?!毕膶W兵說。

  那場洪水,也引發(fā)了全社會對天然林資源過度消耗引起生態(tài)環(huán)境惡化的思考。2000年,國家啟動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阿爾山林區(qū)積極響應,一面調減木材產量,一面加強森林資源經(jīng)營管護,通過人工造林、封山育林、退耕還林等措施,使森林資源得到切實有效保護和恢復。

  木成林,林成森,更離不開千千萬萬個守護者。

  5月底,阿爾山天池林場的山坡上,新翻的地面露出肥沃的黑土,幾十個工人忙碌著,挖坑、栽苗、填土、踩實,一系列動作行云流水。就在造林地的邊上,放著各種撲火設備。如果遇到火情,工人們會立即放下鐵鍬拿起撲火機,以最快的速度趕赴火場。

  “平時我們是護林員,防火期我們是撲火隊,造林時我們又是造林隊。哪兒需要我們就去哪兒?!?9歲的林場護林隊隊長龍再海抹了把頭上的汗,但細密的汗珠又立刻從額頭和兩頰冒了出來。從凌晨4點勞作到中午,他聲音嘶啞。

  春季造林結束后,他又會趕赴自己負責的護林片區(qū),巡查毀壞林地、亂砍濫伐行為,排查防火點、病蟲害。春秋造林、防火,夏撫育,冬護苗,就這樣一年又一年。

  “我只有一個想法,就是把父輩種下的林子守好?!饼堅俸Uf。1994年中專畢業(yè),20歲的他毫不猶豫回到林區(qū),接過了父親手中的接力棒,一干就是29年。

  艱苦的歲月更能見證傳承的力量。不止龍再海,更多的林二代、林三代們回來了?!皹淠緟⑻臁钡陌柹揭不貋砹恕?/p>

  截至目前,阿爾山林區(qū)人工更新造林有效保存面積累計達到124萬畝,森林蓄積4775萬立方米。林區(qū)近20年無重特大森林草原火災發(fā)生。家門前干涸了的河溝又有了水,一度不見了的狍子、野豬、黑熊等野生動物經(jīng)常造訪農家小院。2021年,阿爾山降水量是以前的三倍,環(huán)抱阿爾山的哈拉哈河道水位始終保持在正常狀態(tài)。

  利用——“綠水青山真正成為造福人民的金山銀山?!?/strong>

  半個多世紀前,阿爾山在大興安嶺林區(qū)率先開展人工造林,半個多世紀后的2012年,阿爾山林區(qū)在全國重點國有林區(qū)中率先全面停止森林商業(yè)性采伐。

  曾經(jīng),萬千棟梁出林海;如今,護林植綠筑脊梁。幾十年來,阿爾山不僅樹起了一座責任擔當、無私奉獻的精神豐碑,更為筑牢我國北方重要生態(tài)安全屏障寫下生動一筆。

  今天,4838.6平方公里的生態(tài)功能區(qū)里孕育了中國森林健康養(yǎng)生50佳、最佳森林時光休閑體驗地、中國阿爾山避暑之都和中國阿爾山森林之都等國字號品牌,綠水青山真正成為造福人民的金山銀山。

  阿爾山的市場里,總能聞到豆腐的清香。山泉水養(yǎng)出的天池豆腐彈嫩十足,承載著林區(qū)幾代人的美好記憶。姜家豆腐店的老板姜永潞沒想到,有一天大山深處的豆腐能走出阿爾山,走向全國市場。

  “旅游的人越來越多,吃過天池豆腐,人們爭先恐后地往回帶。甚至有很多人千里迢迢打電話求購,旺季的時候供不應求?!苯缆赫f。

  烏蘇浪子湖的鯽魚因為常年有籽、個大肥美,被人們稱為“多子多福魚”,深受追捧。自從旅游的人多了,多子多福魚也名揚在外。2003年,當了25年林業(yè)工人的付繼坤放下鋸子和斧頭,承包起池塘,較早吃上了“生態(tài)飯”,每年可盈利三四十萬元。

  林區(qū)轉型后,阿爾山人正受益于他們親手創(chuàng)造的綠色財富。

  “不受疫情影響時,阿爾山市旅游年均收入一億元。林區(qū)職工經(jīng)營戶已經(jīng)發(fā)展到460戶,主要經(jīng)營餐飲、住宿等,帶動林場職工每戶年增收萬元以上。”阿爾山市文化旅游體育局局長白峰說。

  白峰介紹,2022年自治區(qū)兩會報告提出,要支持阿爾山創(chuàng)建國家級休閑旅游度假區(qū)。依托良好的生態(tài)資源,自駕營地、冰雪運動中心、森林浴道等一批重點項目正加緊建設。

  青山是有記憶的,它時常回響著油鋸和“順山倒”的號子,回響著鍬鎬碰撞和人聲鼎沸的聲音。承載著厚重的記憶,阿爾山正擁抱更加美好的綠色未來。(內蒙古日報社融媒體記者 許曉嵐 霍曉慶 張慧玲)


北疆新聞:內蒙古自治區(qū)重點新聞網(wǎng)站(客戶端),內蒙古出版集團新華報業(yè)中心旗下國家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采編發(fā)布服務一類資質網(wǎng)站(客戶端)。

編輯:張弛
87

北疆新聞版權與免責聲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來源:北疆新聞”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版權均屬北疆新聞所有,轉載時必須注明“來源:北疆新聞”,并附上原文鏈接。

二、凡來源非北疆新聞的新聞(作品)只代表本網(wǎng)傳播該消息,并不代表贊同其觀點。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wǎng)聯(lián)系的,請在見網(wǎng)后30日內進行,聯(lián)系郵箱:bjwmaster@163.com。

版權聲明:北疆新聞版權所有,未經(jīng)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 本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5648148811蒙ICP備16001043號-1

Copyright © 2016- 北疆新聞網(wǎng)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5120200009-1蒙公網(wǎng)安備: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