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人民政協要有新樣子。守正創(chuàng)新,不斷加強和改進人民政協工作無疑是“新樣子”的最直接體現。
回眸2021年,自治區(qū)政協堅持把提質增效作為履職能力建設的關鍵環(huán)節(jié),突出目標導向和效果導向,不斷推進履職探索與實踐走深走實。
這其中,既有健全履職制度體系、強化專業(yè)支撐的“大動作”,也有完善信息化建設、提升委員服務管理水平的“小實招”。
這一年,自治區(qū)政協積極探索制度創(chuàng)新、嚴格管理機制、激勵機制和約束機制,逐步完善履職制度體系,推動全區(qū)各級政協工作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研究制定《協商工作規(guī)則》《界別活動質量登記評價辦法》《加強和促進凝聚共識工作的實施意見》,修訂完善《重點提案遴選和督辦方法》《提案辦理績效考核辦法》《重點提案培育實施辦法》,首次對專題調研、協商會議、中長期課題、界別活動、提案辦理、社情民意信息6類協商議政活動進行質量評價,推動政協經常性履職更有厚度、更有深度、更有精度。
“要緊緊抓住‘水沙’關系這個‘牛鼻子’,堅持系統治理的方法論,不斷總結在荒漠化治理上的有效做法?!痹凇拔覅^(qū)西部沙區(qū)生態(tài)保護及產業(yè)發(fā)展”專題協商會上,自治區(qū)政協智庫專家郝耀華提出了中肯建議。
這一年,在自治區(qū)政協重要協商活動中,都有智庫專家的身影。自2019年內蒙古政協應用型智庫成立以來,共有150多名智庫成員參與政協履職活動,履職專業(yè)化水準有效提高。14項中長期課題研究取得階段性成果,夯實了履職專業(yè)支撐,建言資政專業(yè)支撐得到強化。
加快推進政協各項工作的信息化建設,是政協工作創(chuàng)新的重要內容。2021年,自治區(qū)政協信息化建設步伐加快,研究制定《內蒙古自治區(qū)政協信息化建設重點規(guī)劃》,明確中長期目標任務和工作舉措。-下轉第3版-上接第1版推動“政協云”平臺各系統完善升級,實現了委員履職管理、在線學習培訓、遠程協商議政、視頻辦公會議等線上實時服務。在疫情期間,政協云平臺作用充分彰顯,打破了時間和空間的界限,與盟市、旗縣實現常態(tài)化遠程協商,一次次民主協商搬到了“網上”,推動協商議政從“會上”延伸到“會前”,從“線下”延伸到“線上”,從“場內”延伸到“場外”。
提升政協委員服務管理水平,對于增強委員責任意識和履職熱情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2021年,自治區(qū)政協委員服務管理水平明顯提升,有效地發(fā)揮了委員的主體作用。
學習是履職之基、成事之要。過去一年,自治區(qū)政協舉辦委員專題培訓班3期,落實界別委員參與政協專題協商會議,引導委員自覺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提高政治把握、調查研究、聯系群眾、合作共事的能力水平。
要讓每一位委員完成好“委員作業(yè)”,既要調動委員積極性,還要通過探索完善科學有效的服務機制,主動靠前為委員履職提供有力保障。自治區(qū)政協進一步完善委員履職檔案,落實常委和委員提交年度履職報告制度,嚴格執(zhí)行《關于加強履職量化考評強化委員責任擔當的辦法(試行)》,引導委員更好地在雙向發(fā)力中擔當盡責。
上下“一盤棋”,才能擰成一股繩,形成合力,實現共贏。
2021年,自治區(qū)政協系統協同聯動更加緊密。以課題為紐帶常態(tài)化開展協同調研、聯動協商、合力攻關,激發(fā)全區(qū)160多個政協組織、1.9萬名政協委員的履職熱情,整體優(yōu)勢得到有效發(fā)揮。
開門就是基層,出門便是群眾。一個委員工作室,就是一座“連心橋”。截至目前,全區(qū)累計建成基層委員聯絡和協商平臺千余個,推動基層協商有陣地、有標識、有制度、有流程、有活動、有實效。錫林郭勒盟政協委員工作室獲得首屆全國政協“優(yōu)秀委員工作室(站)”榮譽稱號。
以點帶面,串點成線。自治區(qū)政協多界別多層次的民主協商“支點”越筑越牢,政協委員一線履職能力顯著提升。
回看這一年,一次次實踐探索,記錄著自治區(qū)政協推動工作提質增效的堅實腳步。站在新的起點上,自治區(qū)政協將把提質增效貫穿履職的全過程各方面,高質量創(chuàng)新發(fā)展,高水平開展工作,在全面建設現代化內蒙古新征程中奮勇爭先、更加出彩,以優(yōu)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內蒙古日報社融媒體記者白丹)
北疆新聞版權與免責聲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來源:北疆新聞”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版權均屬北疆新聞所有,轉載時必須注明“來源:北疆新聞”,并附上原文鏈接。
二、凡來源非北疆新聞的新聞(作品)只代表本網傳播該消息,并不代表贊同其觀點。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見網后30日內進行,聯系郵箱:bjwmaster@163.com。
版權聲明:北疆新聞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 本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5648148811蒙ICP備16001043號-1
Copyright © 2016- 北疆新聞網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5120200009-1蒙公網安備: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