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9日,寧夏回族自治區(qū)固原市群團系統單位主辦青年交友聯誼活動。本文圖片均由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焦敏龍/攝
3月9日,寧夏回族自治區(qū)固原市,青年參加交友聯誼活動。
3月31日,甘肅省慶陽市西峰區(qū)公園相親角。
3月9日,寧夏回族自治區(qū)固原市,青年參加交友聯誼活動。
3月9日,寧夏回族自治區(qū)固原市天氣轉暖,迎著午后明媚的春光,55名單身女青年換下羽絨服,施以濃淡相宜的妝容,齊聚一場青年交友聯誼活動,期待從55名男青年中找到心儀的相親對象。
如今,在一些小城鎮(zhèn),相親和介紹仍是單身適婚青年脫單的重要方式。這些努力尋找相親對象的年輕人,有多少能順利走向戀愛和婚姻?要開始一場“小城之戀”,他們需要解決哪些難題?各地政府、團組織及社會各方,如何搭建平臺,為年輕人牽線搭橋,讓他們奔赴幸福的未來?
一個月以來,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在西北小城走訪多個相親交友現場,和幾十名單身青年交流、訪談,深入了解他們的婚戀困惑和對邁向新生活的期望。
——————————
“不愿為了‘搭伙過日子’進入婚姻”
3月9日,33歲的楊娟娟來到交友聯誼活動現場,她身高170厘米,穿了一件長款風衣,扎著馬尾辮,高挑干練。第一次參加交友聯誼的她,對著號碼牌尋找位置時,心跳加速。她左右環(huán)視,看到現場男青年和她年齡相仿的不多,多數在低頭刷手機,也有人正襟危坐、目不斜視。不愿意談“姐弟戀”的她,知道自己還要在脫單路上繼續(xù)尋找。
在小城里遇到一場心儀的愛情有多難,楊娟娟感觸頗深。
楊娟娟來自固原市下轄縣的農村家庭,考公“上岸”后在固原市原州區(qū)下轄的鄉(xiāng)政府工作。在當地人眼中,她有著體面和穩(wěn)定的職業(yè),父母也以此為榮,對她的婚姻大事抱有很高期待。
楊娟娟一直憧憬著早日戀愛結婚。她在影視作品、短視頻平臺上看到,打拼事業(yè)、婚戀獨立的“大女主”形象紛紛登場,在和外地同學朋友交流中,她也感到,經濟發(fā)達城市的年輕人遇見愛情的機會似乎更多,對于婚戀擁有更多獨立自主選擇的機會,她很向往這樣的生活狀態(tài)。
而身處小城的楊娟娟說,自己的愿望只是希望“找個合適的人結婚”,但一路行來,并不容易。
她設定找對象的基本標準是至少和自己一樣有本科學歷。在她看來,學歷代表一個人的認知水平、思想見地,并且與工作的體面程度、收入高低成正比,“兩個人的工作與收入相匹配,進入婚姻才有可能步調一致,少些矛盾、紛爭”。
她把自己一直找不到對象的原因歸為“社交圈子窄,脫單只能靠相親”。相親時,她會以審慎的態(tài)度仔細考察男方的外貌、身高、品行、興趣愛好、職業(yè)收入等條件。
這幾年事業(yè)漸入平穩(wěn),楊娟娟越來越感到,自己不需要為了“搭伙過日子”而進入婚姻。去年,在家人安排下,她參加過四五次相親卻沒有“合眼緣”的。她意識到,在固原這樣的小城,年輕人相親擇偶,愛情不是唯一主導因素,更多是一場圍繞多項條件的雙向篩選。男青年不會只看外貌,穩(wěn)定的工作和收入是標配,家境、屬相甚至星座也被雙方作為考量的因素。
“未婚女性有房有車,算是加分項。”隨著年齡的增長,楊娟娟的焦慮感并沒有隨之加重,這兩年她一直努力工作,為自己的物質條件打基礎,目標是“攢錢買房”。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了解到,當下不少小城鎮(zhèn)中的單身女青年和楊娟娟有著相似的婚戀觀,她們在學著“為自己而活”,先謀事業(yè)后擇偶,努力在相親婚戀、生育選擇等方面掌握一定話語權。
相比而言,小城的單身男青年,很多也在為沖破傳統婚戀觀念的“枷鎖”積極行動著。
今年31歲的何帆,是固原市一名公務員。他對父母安排的一次相親印象深刻。加了相親對象的微信后,他試著與對方保持線上聯系,也約飯見過面,“我們交往全程都處于長輩的督促中,感到很不自主,堅持了一段時間,雙方還是難以產生真正的好感”。
何帆平時喜歡關注旅游和電影類短視頻,對理想的婚戀充滿“詩和遠方”的憧憬。而身處小城,何帆對愛情的向往卻面臨現實的壁壘。父母并不在意他的這些感受。和當地很多父輩一樣,他們更務實地認為,只有給兒子操辦了婚姻大事,幫忙把孫輩帶大,才算是求得人生的“圓滿”。因此,父輩對孩子的婚事寄予厚望,并親力親為地操持、作主,卻不承想,這些往往轉為他們的心理壓力。
每當聽說親友同事的孩子要結婚了,何帆的父母就著急起來,“催婚”不斷升級。他們和何帆的交流話題,總繞不開結婚找對象,并到處請托熟人給他介紹對象,把門當戶對作為相親標準,強調工作性質也要和何帆一樣。
何帆能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但不希望父母用外在的標準為他挑選對象,又困于憑一己之力難以找到合適的人。無奈之下,他選擇了逃避。為盡量減少與父母相處的時間,每次加班晚歸時,他會站在樓下觀察家里的燈是否亮著,“如果燈還沒關,就在樓下晃悠一會兒再回去”。
這兩年,何帆身邊的朋友不少向父母妥協,通過相親快速完婚。但他還在堅持等待愛情的出現,“我寧愿一直單著,也不將就自己的婚姻”。
“負重”的小城之戀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3年年末,我國常住人口城鎮(zhèn)化率達66.2%。曾經的“鄉(xiāng)土中國”經歷了“世界歷史上規(guī)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鎮(zhèn)化進程”。處于城市和鄉(xiāng)村之間的小城鎮(zhèn),面臨著城鄉(xiāng)文化交融帶來的變化和沖擊。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注意到,在固原市這座小城,很多年輕人仍傳承著農村祖輩流傳下來的婚戀習俗和觀念,這使得小城里的一些單身青年在尋覓良緣的道路上,背負著一定的壓力。
在小城,過了28歲還沒結婚,會成為人們口中的“大齡男女青年”。29歲的女青年文婕在固原市一家國企工作。一直單身的她,總被議論“擇偶眼光太高”。近兩年,父母為她的婚事著急,多次在短視頻直播平臺上找紅娘博主,將女兒的年齡、身高、學歷、職業(yè)性質、收入、家庭情況、興趣愛好等信息發(fā)給博主,付費以求男方信息。
找到條件匹配的未婚男青年后,博主為雙方家長建微信群,在四名家長和紅娘的“注視”下,她在微信上和男青年聊天,相約線下見面,“見面還要對暗號,太尷尬了,最終也沒有什么進展”。
在文婕看來,30歲對于單身女青年來說,是一道相親的“分水嶺”,不僅相親對象數量銳減,還會被貼上“有性格缺陷、不懂生活”等各種標簽,更有熱心人“醫(yī)學科普”:“過了30歲還不結婚,以后不好生孩子?!?/p>
婚戀壓力一度導致文婕焦慮不安?!按叩脜柡?,就躲到單位宿舍,減少回家次數?!痹谡覍ο筮@件人生大事上,文婕感到無力與父母對抗。父母給她灌輸的婚戀觀念是:結婚意味著脫離娘家、進入婆家的社會圈安身立命。因此,在父母看來,不是“兩個人合得來就行”,他們希望文婕找一戶靠得住的人家,要重點考察對方的能力、家庭經濟條件等,要有單獨的婚房,能按當地標準付得起彩禮。
文婕覺得,“找對象”本是一件單純的事,但在父母的要求下,“找對象”升格成了“找婆家”。“按照這些條條框框篩選下來,合適的異性就不多了?!?/p>
與文婕同樣背負婚戀壓力的,還有27歲的單身男青年陳泰祥。他在固原市原州區(qū)一所基層小學任教。在當地,他本算不上“大齡”。但受長輩傳統觀念影響的他,認同男性有傳宗接代、延續(xù)“香火”的家庭責任。于是他抱著“近兩年就結婚”的明確目標踏上相親之路,希望在30歲之前完成婚姻大事。
陳泰祥熟知這座西北小城“相親圈”里約定俗成的一些規(guī)矩:對于男青年來說,有一份穩(wěn)定的工作、收入高于當地平均水平是必備條件;婚房是另一個必備條件,如果不買房,意味著在相親圈中處于低層位,“實在找不到合適的,就降低擇偶標準、‘向下’找工作收入不如自己的”。
進入職場幾年來,同事、領導時常關心過問陳泰祥的婚戀問題,這也加重了他的緊迫感。眼下,他的相親進展,已變成家庭的頭等大事,“一個家庭中如果兒子到了適婚年齡,通常要舉全家人力、物力、財力相助他早日結婚娶媳婦”??吹?0多歲的父母不僅積極為他拓展異性社交資源、請托熟人介紹相親對象,還要為購置婚房、籌備彩禮而奔波操勞,這讓陳泰祥有種“負重感”?!跋啾却蟪鞘心贻p伙伴的瀟灑、自我,在小城市里婚戀的壓力更明顯,有點喘不上氣來?!彼麌@道。
婚戀倦怠感值得關注,小城青年婚戀難題待破解
最近,河南開封的“王婆”站在景區(qū)亭臺上,熱情、真誠地為單身男女青年的姻緣“牽線”,為年輕人打開了一個相親婚戀新平臺。有網友點贊說,這樣的相親平臺降低了青年的擇偶限制,自然不拘束、還能廣交朋友,希望有更多這樣的相親平臺。
在固原市某事業(yè)單位工作的未婚男青年楊文明曾參加過一次交友聯誼活動,他認為,這類活動能為單身青年拓寬社交渠道、增加結識異性的機會,“希望今后有更多機會參加,期待能就婚姻和生活觀念與女青年多交流”。
寧夏師范學院文學院教師吳麗觀察到,從固原市年輕人婚戀觀可以看到,相比老一輩人,小城鎮(zhèn)年輕人的自我感受和自身追求不斷提高,更愿意遵從內心的真實感受。同時,他們的人際社交圈比較小,平常打交道的主要是同學和同事,很難從中找到既心儀又條件匹配的對象。
“值得關注的是,單身青年特別是30歲左右的,很多存在婚戀倦怠感,較長時間的單身狀態(tài)使他們對婚姻減少了期待?!眳躯愖⒁獾?,一些年輕人抱著“隨緣”的態(tài)度,即便進入相親或戀愛環(huán)節(jié),一旦認為雙方的精神世界不能產生共鳴,便會選擇結束這段關系。歷經幾次失敗的戀愛或相親后,一些人會對婚戀擇偶失去信心,轉而認為“單身生活也挺好”。
“在小城鎮(zhèn)相親,職業(yè)、工作性質是考量對方是否優(yōu)秀的首要標準?!眳躯愓J為,小城單身青年的婚戀境遇不同于大城市單身青年。比如,一些年輕人有著穩(wěn)定體面的工作,找伴侶時同樣要求其有穩(wěn)定工作。工作收入、家庭、社會地位等條件是否“對等”成為重點考量因素,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對德行、性格等人品方面的關注。
吳麗身邊有很多單身的年輕朋友,她時常鼓勵他們以樂觀和熱情的態(tài)度對待相親交友,對未來充滿希望,相信理想的生活通過努力是有可能實現的。吳麗坦陳,在經濟發(fā)展水平相對落后的小城鎮(zhèn),特別是面對“熟人社會”以及一些陳規(guī)舊習的婚戀觀影響,年輕人相親婚戀會有壓力,但隨著國家城鎮(zhèn)化步伐的加快,年輕人依然能有足夠的眼界和能力,身體力行地改變傳統陳舊的婚戀觀念,“腳踏實地地對待個人婚戀問題”,讓婚戀生活有更多的幸福感和滿足感,增加對小城的情感認同?!靶〕堑奈磥?,離不開身居其中的年輕人去發(fā)展建設,去提供精神滋養(yǎng)”。
解決單身青年的婚戀難題,已列入《中長期青年發(fā)展規(guī)劃(2016-2025年)》,全國各地共青團組織積極作為,舉辦多場青年交友聯誼活動。以寧夏為例,近幾年,自治區(qū)5個地市級共青團及下轄的22個縣(區(qū))級團組織,都在組織各行業(yè)單身青年開展交友聯誼活動。
經過多次探索和改進,寧夏地方團組織增加了活動舉辦的頻次,之前只在5月20日、農歷七夕節(jié)舉辦,如今增加周末、法定節(jié)假日等時間節(jié)點;活動場地由中規(guī)中矩的會議室,拓展到讓年輕人更放松自在的綠地公園、體育場館;活動內容除了基礎的“自我介紹+簡單互動游戲”,還推陳出新,增加以文會友、以球會友、漢服展示等多種年輕人喜歡的類型。
團固原市委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年,固原共青團將聚焦青年實際需求,用好青年之家、青年中心、婚戀交友工作室等陣地,進一步打造高質量線上線下青年交友平臺,拓寬青年交友渠道,廣泛引導青年樹立正確價值觀和婚戀觀,為廣大單身青年提供形式多樣的聯誼交友活動,在切實解決青年婚戀交友問題的同時,不斷提高他們的獲得感、幸福感、歸屬感。
?。☉茉L者要求,楊娟娟、何帆、文婕、陳泰祥、楊文明為化名)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焦敏龍 來源:中國青年報
北疆新聞:內蒙古自治區(qū)重點新聞網站(客戶端),內蒙古出版集團新華報業(yè)中心旗下國家互聯網新聞信息采編發(fā)布服務一類資質網站(客戶端)。
北疆新聞版權與免責聲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來源:北疆新聞”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版權均屬北疆新聞所有,轉載時必須注明“來源:北疆新聞”,并附上原文鏈接。
二、凡來源非北疆新聞的新聞(作品)只代表本網傳播該消息,并不代表贊同其觀點。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見網后30日內進行,聯系郵箱:bjwmaster@163.com。
版權聲明:北疆新聞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 本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5648148811蒙ICP備16001043號-1
Copyright © 2016- 北疆新聞網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5120200009-1蒙公網安備: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