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黃楊子
這是上海40年一遇的嚴寒天氣。
此時此刻,仍有一群奔波在城市網絡中的疾行者,他們在老舊小區(qū)忙碌,在醫(yī)院急診大廳交接、等候,他們在負重與時間賽跑。
12月21日,記者坐上120急救車從上海市醫(yī)療急救中心出發(fā),在路途中聆聽冬日里托起生命重量的講述。
暖心 ?走進家庭多份關照
番禺路上的某個小區(qū)鐵門緊鎖。急救隊員賈江江反復撥打家屬電話詢問,“有沒有別的門?我們旁邊是一個小雜貨店,天冷車要開進來,不然病人吃不消?!?/p>
這是典型的上海老舊小區(qū):逼仄的內部道路停滿了車輛,往往讓“救命車”放緩了速度?!鞍⒁?,下次您再打電話,就說從法華鎮(zhèn)路的門進來?!薄昂玫暮玫模x謝你們!我們平時不開車,有點搞不清楚?!?/p>
在今年11月的寒潮中,患有小兒麻痹舊疾的崔阿姨不慎摔傷了,右側股骨骨折。術后在家康復活動不便,復診只得求助于120。急救醫(yī)師、擔架員與駕駛員三人合力,先將她側臥翻身躺上軟墊,再運上擔架車。從樓棟到車上不到1分鐘的路程,急救隊員還特別拉了拉蓋在阿姨身上的外套,護住傷腿。
“醫(yī)??◣Я藛??家里沒有燒著的湯了吧?”冬至臨近,不少老人習慣在家燉補品,“操心”的急救隊員們也幾乎養(yǎng)成了問一句的習慣?!爸熬陀胁∪思覍偕狭塑囈慌哪X袋想起來,還真沒關火。我們再拿著鑰匙幫忙跑一次,避免了一次危險?!辟Z江江說,每到嚴冬時節(jié),老人行動更不方便,老齡化程度深的家庭,往往家屬也年事已高,需要多一份關照。
“許多市民的印象里,急救車是風馳電掣的。事實上,車上載有患者時,我們的平均時速只有20多公里?!笔嗅t(yī)療急救中心副主任錢文雄道出緣由,“年老、體弱、多病,甚至生命體征已到危急程度的患者和陪同家屬,都經不起顛簸?!?/p>
緊急 ?危重患者小幅上漲
不過,驟降的氣溫確實帶來了業(yè)務量的小幅上漲。市醫(yī)療急救中心調度長邵赟介紹,截至12月21日15時30分,全市202個站點總出車數量已近2400次,但平均急救反應時間仍穩(wěn)定在10分40秒內,持續(xù)保持本市衛(wèi)生改革發(fā)展3個核心指標之一——“平均急救反應時間少于12分鐘”。
氣喘、發(fā)熱、神志不清、心臟不適……在市醫(yī)療急救中心指揮調度大廳接線員面前的屏幕上,這些都是近日的高頻詞。剛過半百的曹先生突發(fā)心梗,緊急入院植入了支架。然而,在心臟重癥監(jiān)護室內,他嘔吐不止,乳酸指標高,醫(yī)生懷疑肝功能衰竭,建議立即轉運三甲醫(yī)院治療。
醫(yī)院急診大廳人山人海,賈江江協(xié)助患者家屬辦理入院、借床,一邊同來自其他分站、同樣送患者入院的同事們打招呼:“今天這邊幾車了?”對方作答:“第三車了,等家屬從留觀室回來?!笔嗅t(yī)療急救中心急救部部長吳德根說,較前兩年不同的一個現象是,今冬中青年人群因飲酒造成的突發(fā)疾病明顯增多?!熬蹠嗔耍獠涣撕染?。除了可能誘發(fā)基礎疾病導致胃腸道、心臟等不適,嚴重者甚至因酒精失溫猝死。”
12月21日1時34分,長寧區(qū)某電競酒店工作人員緊急撥打120;1時52分,市公安局靜安分局來電,“醉酒斗毆人員需要送醫(yī)治療”……調度員傅嫣妮說,11月通過電話進行院前急救指導心肺復蘇的共220例,可是僅12月21日一天,就有近100例需遠程指導的急危重癥患者,其中危重患者60余人?!霸跇O寒氣候中,改變一些生活習慣,或許就能避免不必要的風險。”
升級 ?急救系統(tǒng)更新換代
比起40℃的高溫天,冬天更難熬嗎?面對記者的問題,賈江江想了想?!跋奶焓浅掷m(xù)的熱,但冬天可能一會兒冷一會兒熱。連著跑五六層樓,出來寒風一吹就一陣哆嗦?!庇浾甙l(fā)現,他戴著的橡膠手套里,已經被捂出了一層汗??墒羌本溶噧扰瘹庖琅f開得很足,這樣能讓患者在短暫的路途上盡量舒適些。
近年來,上海的急救系統(tǒng)不斷更新換代:車內可拆卸式的第三代心電監(jiān)護儀分為3個模塊,帶有屏幕的監(jiān)護模塊可跟著患者走,最下方的除顫模塊可在搬運時拆開便于攜帶;去年9月起,全市120急救車醫(yī)保直接結算全覆蓋;通過分流急救熱線120與非急救熱線962120,讓院前急救患者不被延誤。市醫(yī)療急救中心科教部部長許萍說,依托5G通信技術,急救車目前已緊密對接所有提供急診服務的醫(yī)療機構,實現急診急救信息的“院前—院內”互聯互通。
市醫(yī)療急救中心主任張志鋒表示,目前接診轉運工作基本平穩(wěn)有序,如后續(xù)出現就診高峰,中心將根據備班方案調配人手,密切動態(tài)監(jiān)測資源配置率,做好與各大醫(yī)療機構急診部門的周轉對接,盡力確保本市市民無恙過冬。
北疆新聞:內蒙古自治區(qū)重點新聞網站(客戶端),內蒙古出版集團新華報業(yè)中心旗下國家互聯網新聞信息采編發(fā)布服務一類資質網站(客戶端)。
北疆新聞版權與免責聲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來源:北疆新聞”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版權均屬北疆新聞所有,轉載時必須注明“來源:北疆新聞”,并附上原文鏈接。
二、凡來源非北疆新聞的新聞(作品)只代表本網傳播該消息,并不代表贊同其觀點。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見網后30日內進行,聯系郵箱:bjwmaster@163.com。
版權聲明:北疆新聞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 本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5648148811蒙ICP備16001043號-1
Copyright © 2016- 北疆新聞網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5120200009-1蒙公網安備: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