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樣一個群體,總是在人民群眾最需要的時候沖鋒在前,總是在奮不顧身地守護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他們就是應急管理工作者。近日,中宣部、應急管理部聯合授予2個先進集體和11名先進個人2023年“最美應急管理工作者”的稱號,今天,他們其中的5位代表在國新辦與中外記者見面交流。
選擇這份職業(yè)是因為熱愛。國家危險化學品應急救援中原油田隊、普光隊隊長王慶銀,從事救援工作25年,參加了汶川、雅安、彝良、瀘定等抗震救災,也參加過河南鄭州“7·20”以及河北涿州抗洪搶險救援工作。
在王慶銀看來,應急就是應戰(zhàn)。一旦有險情,警鈴一響,著裝登車。他認為,面對各類救援事故要像備戰(zhàn)一樣做好執(zhí)勤、工作、生活和訓練。工作以來,王慶銀先后參與了1200余起救援,救出過700余人。他說,每次救援后,群眾贊許的目光和欣慰的眼神就是激勵。
同樣作為災難事故當中的逆行者,中國地震局工程力學研究所二級研究員孫柏濤告訴記者,他從1986年讀研究生時就開始了地震工程學習和研究,至今已經有過數十次國內外地震現場的經歷。
“一個應急管理人應該把守護安全當成自覺,社會和公眾面臨危險的時候,我們是站在前排的戰(zhàn)士?!痹鯓映蔀橐幻细竦膽?zhàn)士?孫柏濤表示,當社會和公眾遇到危險時,要有“站出來”的情懷和信念;遇到災害時,要磨煉出異于常人的意志;在應急響應中,能有應急和解決復雜問題的專業(yè)技能和方法。
2019年,中國救援隊通過了聯合國重型地震救援隊能力測評,北京市消防救援總隊特勤支隊高米店站站長潘照虎成為其中一員。
在國際救援過程中,對當地的文化、氣候、環(huán)境都不熟悉,加上語言可能也不通,會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的困難。潘照虎告訴記者,在土耳其開展地震救援中,一共營救了6名幸存者。當營救出來其中一位以后,當地的群眾和很多國際救援隊伍鼓掌,豎起大拇指。在那一刻,潘照虎覺得,開展國際救援能夠得到國際社會的認可,對中國救援隊的每一員來說,面對多大的挑戰(zhàn)或困難都值得。
救民于水火、助民于危難,這份職業(yè)使命光榮、責任重大。一年最多撲救過87起,最多一天同時奮戰(zhàn)在4個火場,最長時間連續(xù)鏖戰(zhàn)13個晝夜,最遠距離曾橫跨祖國對角線,萬里馳援黑龍江火場……云南省森林消防總隊昆明市支隊支隊長李孝忠從事森林消防工作32年了,在發(fā)布會現場提到去年跨區(qū)增援重慶滅火時,仍舊動容。近日,應急管理部發(fā)布了2023年招錄消防員的公告,作為消防救援隊伍的“老兵”,李孝忠真誠地號召有志青年加入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投身應急救援事業(yè),一起練就專業(yè)精準的過硬本領。
風吹石頭跑、氧氣吃不飽、四季穿棉襖,這是西藏自治區(qū)那曲市安多縣應急管理局局長旦巴群培工作環(huán)境的真實寫照。安多縣行政管轄面積約10萬平方公里,離縣城最遠的鄉(xiāng)鎮(zhèn)有336公里,最遠的牧戶有575公里,服務面積極大,應急管理工作任務非常重。
因為工作的特殊性,有時候工作忙起來無法顧及家庭,旦巴群培在現場感謝家人的同時,也感謝所有應急人的家屬。他說,正是因為有了家人們的包容、支持和理解和付出,所有應急人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為黨和人民事業(yè)作貢獻,做好黨和人民的“守夜人”。
北疆新聞:內蒙古自治區(qū)重點新聞網站(客戶端),內蒙古出版集團新華報業(yè)中心旗下國家互聯網新聞信息采編發(fā)布服務一類資質網站(客戶端)。
北疆新聞版權與免責聲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來源:北疆新聞”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版權均屬北疆新聞所有,轉載時必須注明“來源:北疆新聞”,并附上原文鏈接。
二、凡來源非北疆新聞的新聞(作品)只代表本網傳播該消息,并不代表贊同其觀點。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見網后30日內進行,聯系郵箱:bjwmaster@163.com。
版權聲明:北疆新聞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 本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5648148811蒙ICP備16001043號-1
Copyright © 2016- 北疆新聞網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5120200009-1蒙公網安備: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