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達瓦的新家。 本報記者徐馭堯攝
羅達瓦在新家院門口曬太陽。 本報記者徐馭堯攝
西熱措姆和兒子洛桑桑旦。 本報記者徐馭堯攝
森布日安置點。 本報記者徐馭堯攝
5月23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向“2023·中國西藏發(fā)展論壇”致賀信指出,人民幸福是最大的人權,發(fā)展是實現人民幸福的關鍵。中共十八大以來,在中央政府和全國人民大力支持下,西藏各族干部群眾艱苦奮斗、頑強拼搏,讓西藏徹底擺脫了束縛千百年的絕對貧困問題,與全國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呈現出生機勃勃的繁榮景象。
為了更好兼顧生態(tài)保護和民生改善,2019年12月起,西藏自治區(qū)實施大規(guī)模極高海拔生態(tài)搬遷,居住在那曲市雙湖縣、安多縣、尼瑪縣海拔4800米以上區(qū)域的超過3萬名群眾,相繼搬遷至位于山南市貢嘎縣森布日村的安置點。森布日距離拉薩市區(qū)60余公里,安置點內醫(yī)院、學校、市場等一應俱全。
生態(tài)搬遷,彰顯新理念,搬出新生活。3年多來,本報記者六上雙湖縣,并多次前往森布日采訪,從藏族老人羅達瓦一家,深切感受到生態(tài)搬遷帶給當地群眾生活的巨大改變。
——編 者
高原的陽光和煦溫暖。搬把椅子,披件薄衣,羅達瓦坐在小院門口悠閑地曬著太陽。
這里是西藏自治區(qū)山南市貢嘎縣森布日安置點。老人的背后,是居住了3年多的新居——漂亮的兩層黃色小樓;他的面前,山巒起伏,假如視線可以穿越群山,將會抵達數百公里外的故鄉(xiāng)——那曲市雙湖縣措折羌瑪鄉(xiāng)。
“路再遠,我們也要走出去?!?019年12月,羅達瓦一家離開海拔5000米的措折羌瑪鄉(xiāng),搬遷到海拔3600米的森布日。如今,扎根在森布日的生態(tài)搬遷群眾已有3萬多人,融入了嶄新的生活?!半x開草原、牛羊,當然不舍得,但健康、便利的新生活一天比一天好?!绷_達瓦說。
羅達瓦的家庭賬本——
一家6口人年收入穩(wěn)定在10萬元左右
遠處雪山綿延,近處草場已冒出嫩芽。雙湖縣牧場上,羅達瓦的兒媳西熱措姆正在放牧。
這是今年4月,草場依舊寒意凜然。雙湖地處相對貧瘠的羌塘草原,為了尋找最豐茂的水草,西熱措姆趕著數千頭牛羊轉場,一趟放牧之路往往要走上好幾天。
“你們已經搬到了森布日,為什么還要回家鄉(xiāng)放牧?”記者問她。
“放不下放牧的生活,當然,這份工作的收入對我們家也很重要,所以一年中有幾個月,我們夫妻會回到雙湖,在牧業(yè)合作社干活?!蓖Q?,西熱措姆滿眼溫柔。
2017年,她所在的措折羌瑪鄉(xiāng)成立牧業(yè)合作社,村民們將自己的牛羊入股。此后,全村的牲畜進行集中圈養(yǎng)和放牧,既可以提高看管效率,也盡量減輕對草場的過牧。村里的壯年輪流參與生產,年底分紅。
從她的講述中記者了解到,如今,雖然牧民們搬遷走了,但在過渡時期,合作社還留在雙湖,繼續(xù)養(yǎng)殖牛羊,既解決牲畜照看問題,也確保牧民在搬遷之初仍有穩(wěn)定收入。
每次從森布日返回極高海拔的家鄉(xiāng),西熱措姆都會有些不適應,頭疼、胸悶。幾天后,不適緩解,才能前往放牧點干活。
跟隨牛羊的腳步,記者與牧民們回到放牧點的臨時居所。這是一棟土石搭建的簡陋小屋,不遠處有一條小溪,為臨時住宿的牧民提供日常用水。“趕著牛羊進入草原深處,我們要在這里住好幾天,電力靠太陽能?!币晃荒撩窠榻B。
“憑借入股的牛羊和我們夫妻的勞動,我們家去年從合作社得到分紅五六萬元,這仍是收入中最大的一部分?!蔽鳠岽肽氛f。
這幾年,記者每次造訪羅達瓦在森布日的新家時,聊起收入,老人總會一項項地算細賬——除了分紅,家里的收入還有草場補貼等政策性收入以及其他的勞動收入,搬遷后,一家6口人年收入穩(wěn)定在10萬元左右。
幾個月前——2023年藏歷新年后不久,記者再度去森布日拜訪羅達瓦,發(fā)現這家人正在學習新的技能,讓生活再上一層樓。
餐桌上擺滿藏式點心、牛羊肉,西熱措姆熱情張羅著。“這些都是兒媳婦做的,她的手藝比以前好很多了?!绷_達瓦說。
原來,安置點開辦了勞動技能培訓班,幫助搬遷農牧民就業(yè)。西熱措姆抓住機會學習了烹飪。如今的森布日屋舍儼然,商鋪林立,離家步行十分鐘有一排餐館,不僅有傳統(tǒng)藏餐,還有川菜小館、連鎖品牌火鍋店,這讓西熱措姆眼界大開,“多學本領,說不定以后我也能開家小飯館,把做飯變成工作?!?/p>
羅達瓦家不遠處,一家小店擺滿服裝飾品和零散食品百貨。店主丹巴頓珠以前在家鄉(xiāng)開過雜貨鋪,但銷量很小,“人口密度小,加上地方偏、進價高,生意也就糊糊口?!彼f,“搬到森布日可不一樣了,一個月能賺幾千塊。人多了,東西更好賣,而且距離城市近,進貨價也低?!?/p>
“從逐水草而居的放牧生活轉向城鎮(zhèn)、工廠,身份轉化需要一個過程。合作社收入和雙湖縣草場保護的政策性收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幫助群眾度過從牧民到城鎮(zhèn)居民的過渡期?!贝胝矍棘斷l(xiāng)一名隨遷干部告訴記者。
羅達瓦的關節(jié)病——
搬到森布日第三年,腿再也沒有痛過
2020年夏天,記者第一次來到羅達瓦的新家。剛進屋,這位老人就忍不住把記者拉到水龍頭邊,分享新生活的喜悅?!皠偘岬叫录視r,我第一件事就是打開水龍頭?!崩先烁袊@,當時看著清澈的自來水汩汩流出,“別提多開心了”。
“這日子,之前咱也不敢想嘞?!绷_達瓦回憶,1980年,他30歲的時候第一次住進房屋,也就是“四面墻、一張床”的小土屋,屋里點一個鐵皮爐,不過較往昔逐水草、住帳篷,生活水平已經是極大的提升。往后,房子變大,各項設施逐漸改善。但在家鄉(xiāng)措折羌瑪鄉(xiāng)查倉村,有些難題始終難以解決,特別是用水。
那時候,每天一大早,要把兩個大桶搬上手推車,沿著塵土飛揚的崎嶇土路來到鄉(xiāng)政府,從水管里接滿兩桶自來水,再原路回家。一來一回,就是一個多小時。
搬遷后,改善的不僅是生活條件,還有健康狀況。當著記者的面,羅達瓦撩開褲腿,一道長長的疤痕格外顯眼,這是2016年腿部關節(jié)手術留下的。
長期在極高海拔地區(qū)生活引起的嚴重關節(jié)病,困擾了羅達瓦30多年。發(fā)病時,他常常痛得滿床打滾,無法下地行走。
“老人家生活在海拔5000米以上的地方,是不是常年寒冷缺氧?”2016年,羅達瓦到四川成都就醫(yī)時,醫(yī)生再三確認他的生活環(huán)境。得到肯定答復后,醫(yī)生沉吟許久,無奈地說:“這種自然環(huán)境導致的疾病,恐怕很難根除?!?/p>
盡管痊愈概率相對不高,羅達瓦仍選擇了手術。不過,每到冬天,他的腿部依然時常隱隱作痛。
在高海拔地區(qū),關節(jié)炎和痛風是常見病。雙湖縣多瑪鄉(xiāng)果根擦曲村的一名村干部告訴記者,關節(jié)炎和痛風在當地發(fā)病概率很高,病情也很嚴重。在果根擦曲村,記者曾見到一名藏族老人雙手的每一個指節(jié)都腫得有常人兩倍粗,完全不能彎曲,幾乎喪失勞動能力。
搬遷到森布日,羅達瓦的關節(jié)病開始發(fā)生根本性好轉?!暗谝荒臧l(fā)作過幾次,第二年一次,第三年再也沒有痛過了。”沐浴在陽光里,羅達瓦笑著說。
隨著健康狀況的改善,曾經很少出門的羅達瓦,現在不時溜達著出去散步。家門口不遠處有一塊空地,不少孩子嬉戲奔跑。望著他們矯健的身姿,羅達瓦說,“孩子們不用受關節(jié)病的苦了?!?/p>
羅達瓦的孫子洛桑桑旦——
學習計算機知識,想和哥哥一起開網店
羅達瓦的孫子洛桑桑旦也曾在家門口玩耍、踢球。
2020年暑假,記者第一次見到他。當時,這名14歲的少年正陪母親在雙湖草場放牧。那時候,他剛到森布日,“不習慣天天坐車去上學,懷念家鄉(xiāng)牧羊的生活?!甭迳I5┖π叩卣f,自己對城市生活有很多不適應。說完,他便跑開了,追趕著羊群嬉戲。
如今再見面,洛桑桑旦個頭長高了不少,性格更加開朗——看到記者,他驚喜地主動跑過來說:“咱們又見面啦,要加個微信啊,我正在山南市讀職高,已經高二了?!?/p>
之前記者幾次去森布日,這個孩子都在距離新家?guī)资锿獾呢暩驴h中學讀書。洛桑桑旦說,近3年,他成長了許多——剛到貢嘎時,老師講課的速度和內容的難度讓他花費很大力氣才適應。
他還學會了使用電腦。“通過網絡我發(fā)現,原來世界這么大,年輕人可以有很多種生活方式,比我之前想象的還精彩?!甭迳I5┱f,未來,他想學習更多計算機的相關知識,為職業(yè)發(fā)展儲備技能?!拔腋绺缭谌湛t一所職高學物流。說不定以后我還能和哥哥一起做生意,我開網店,他負責物流。”洛桑桑旦暢想著未來。
臨別時,年輕人興奮地帶著記者去看他家新購置的小卡車,“家里新買的,阿爸前幾天還帶著我們去兜風!”
站在高處俯瞰森布日安置點,一片紅綠相間的操場惹人注目——這是森布日九年一貫制學校。像洛桑桑旦一樣,越來越多的孩子正通過更好的教育改變命運,擁抱未來。
鈴聲響起,孩子們一群群從教學樓沖出,在塑膠跑道和足球場上互相追逐。
這樣的畫面在洛桑桑旦海拔5000米的故鄉(xiāng)很難出現——在那里,動作大一些就喘得厲害,孩子們很少開展室外體育活動,即使有體育課,運動量也不能太大。學校統(tǒng)計數據顯示,搬到森布日兩年多后,與搬遷前相比,小學同年級的孩子個子高了。
提高的還有學習成績。學校黨支部書記鄧增曲加從教近20年,他說:“新的環(huán)境讓學生家長的觀念發(fā)生了改變——對教育更加重視了,希望孩子能通過接受教育,迎接更美好的生活?!?/p>
森布日緊鄰雅魯藏布江,對岸就是機場,在操場上能遠望飛機起落?!跋M幸惶炷茏w機去北京,看看那里的高樓、科技館……”學生美朵措滿懷憧憬。
羅達瓦家鄉(xiāng)的草場——
越來越多草場被歸還大自然,野生動物自由棲息
2022年春末,記者在雙湖采訪時遇到一場大風揚沙天氣。藏北草原的大風挾卷著沙石呼嘯而來,人在街上走著,幾乎無法睜開眼。
“羌塘深處的草場生態(tài)脆弱,長期的放牧給草場帶來更大壓力,遇到大風天氣容易出現揚沙。前幾年,這樣的情況更加頻繁呢!”隨行的本地干部告訴記者。
如今,生態(tài)搬遷給雙湖草場帶來喘息之機,草原逐步恢復。
為了保障搬遷群眾生產生活,各縣在搬出地成立了牧業(yè)合作社。在過渡時期,如何最大限度減少放牧行為對生態(tài)的影響?安多縣農業(yè)農村局局長扎西羅卜介紹:“合作社會根據草場承載量合理安排牛羊數量。計算牲畜量時,我們通常將牲畜統(tǒng)一折算成綿羊單位。例如搬遷后,幫愛鄉(xiāng)的牲畜數量維持在7.3萬個綿羊單位,遠低于13.36萬個的核定承載量。我們還在幫愛鄉(xiāng)設置了超過33萬畝的禁牧區(qū),以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脆弱區(qū)域草場?!?/p>
3年多時間里,記者多次來到羅達瓦曾經居住的查倉村,目睹了變化的發(fā)生——2020年夏天,這里是一片破舊的房屋;2021年夏天,房屋等建筑被拆除,草種被播撒下去;2022年,淺淺的青草已經破土而出。
雙湖縣一半以上的縣域面積屬于羌塘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保護區(qū)內生活著藏羚羊10萬多只、野牦牛2萬多頭。許多野生動物正重新回到這片天地。走進一個村莊,兩頭高大的藏野驢正啃食雜草——這樣的場景如今在雙湖很常見。查倉村,意為“鷹聚集的地方”,多年前,人們結束游牧生活,在這片土地建立村落、定居生活?,F在,查倉重新成為鷹隼等各類野生動物的樂園。
在更早啟動搬遷的尼瑪縣榮瑪鄉(xiāng),生態(tài)改善愈發(fā)顯著。搬到拉薩的少年多桑,前不久回老家時,遇見一大群藏羚羊,令他興奮不已。
以前,多桑只能隔著牧養(yǎng)牲畜的圍欄看這些野生動物。而藏野驢、藏羚羊等野生動物掛在鐵絲圍欄上的事情時有發(fā)生。周邊牧民及管護員如果及時發(fā)現,它們會得到積極施救。但很多時候,圍欄成了“陷阱”。
“最初,為了保護退化的草場,我們在青藏高原建立了許多圍欄。圍欄禁牧是低成本、高效率的生態(tài)恢復措施。”中科院青藏高原所生態(tài)系統(tǒng)格局與過程研究團隊研究員孫建介紹,“隨著圍欄時間增加,草地生態(tài)系統(tǒng)不穩(wěn)定增強,會發(fā)生二次退化。草地恢復健康后,應該及時拆除圍欄。當前,優(yōu)化圍欄管理是草地生態(tài)保護的重要議題之一?!?/p>
生態(tài)搬遷后,榮瑪鄉(xiāng)已拆除圍欄2.5萬米、騰退草場1334公頃,實施生態(tài)修護工程,全面改善遷出地生態(tài)環(huán)境。
“越來越多草場被歸還大自然,動物得以自由棲息。這正是我們支持生態(tài)搬遷的原因之一?!绷_達瓦說。
本期統(tǒng)籌:呂 莉
版式設計:張丹峰
《 人民日報 》( 2023年05月26日 03 版)
北疆新聞:內蒙古自治區(qū)重點新聞網站(客戶端),內蒙古出版集團新華報業(yè)中心旗下國家互聯網新聞信息采編發(fā)布服務一類資質網站(客戶端)。
北疆新聞版權與免責聲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來源:北疆新聞”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版權均屬北疆新聞所有,轉載時必須注明“來源:北疆新聞”,并附上原文鏈接。
二、凡來源非北疆新聞的新聞(作品)只代表本網傳播該消息,并不代表贊同其觀點。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見網后30日內進行,聯系郵箱:bjwmaster@163.com。
版權聲明:北疆新聞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 本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5648148811蒙ICP備16001043號-1
Copyright © 2016- 北疆新聞網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5120200009-1蒙公網安備: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