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無人機拍攝的照片里可以看到,淯河河道內堆放固體廢棄物的情況已得到了有效整改……”近日,河南省欒川縣檢察院公益訴訟部門干警與技術部門干警一同前往轄區(qū)淯河段,利用無人機等信息化設備,對2022年辦理的淯河河道內堆放固體廢棄物公益訴訟案件整改情況進行“回頭看”。
充分利用技術手段,構建“數字+檢察”辦案模式,是欒川縣檢察院以辦案為中心、以科技為引領,強化檢察工作與信息化技術深度融合,加快“智慧檢察”建設步伐,創(chuàng)新辦案方式的一個生動縮影。
“案源手+線索眼”,公益訴訟線索自己找上門
“陶灣鎮(zhèn)伊濱村沿伊河建了多個垃圾池,影響河道暢通和生態(tài)環(huán)境!”2022年10月13日,欒川縣檢察院公益訴訟部門負責人馬霄收到這條信息后,立即與同事們趕赴現場。
這條信息來自該院構建的公益訴訟案件線索排查系統(tǒng)?!霸撓到y(tǒng)可以像手臂一樣自動抓取互聯網信息,并將篩選出的有價值線索自動推送至公益訴訟部門,因此我們稱之為‘案源手’。”欒川縣檢察院技術部門負責人王建軍說。
2022年初,“案源手”系統(tǒng)正式運行?!霸撓到y(tǒng)將線下人工對比篩查的傳統(tǒng)工作模式升級為‘智能大數據篩查’新模式,改善了線索獲取難、信息不準確、發(fā)現不及時等問題,辦案效率大大提高。”馬霄說。自“案源手”系統(tǒng)上線以來,該院已收集案件線索70余條,其中立案調查19件,發(fā)出訴前檢察建議11件,提起公益訴訟8件。
為進一步拓寬公益訴訟案件線索來源,欒川縣檢察院還創(chuàng)建了“線索眼”微信小程序,群眾發(fā)現身邊的公益損害問題后,只需動動手指,即可在線通過小程序以語音、分享定位、發(fā)影像的形式向檢察機關反映。
2022年9月12日,欒川縣檢察院在“線索眼”收到群眾舉報,稱欒川某化工企業(yè)排放污染氣體,造成合峪鎮(zhèn)馬丟村大量樹木及農作物干枯死亡,生態(tài)環(huán)境受損。對此,公益訴訟部門干警立即進行核查,經排查發(fā)現因氣體污染已導致123棵樹木死亡,1.2畝農作物被毀壞。
同年9月20日,欒川縣檢察院向合峪鎮(zhèn)政府和縣林業(yè)局發(fā)出訴前檢察建議,建議其依法履行監(jiān)督職責,督促責任主體及時修復森林資源,同時強化護林組織建設,加強對縣域內森林資源的日常巡查與監(jiān)管。
收到檢察建議后,縣林業(yè)局和合峪鎮(zhèn)政府協(xié)作配合,積極對受損的生態(tài)環(huán)境進行恢復性治理,督促排污化工企業(yè)按照生態(tài)修復方案進行生態(tài)修復。
“無人機+3D建?!保厥猸h(huán)境取證不再難
為全面服務、支撐檢察監(jiān)督和司法辦案,欒川縣檢察院于2019年將無人機運用于調查取證,并在2021年底開始探索正射投影3D建模功能。技術部門干警均能熟練利用技術手段對案件現場進行“數字加工”,真實還原現場情況,實現對不規(guī)則目標物體面積、體積等數據的測算等。截至目前,該院已運用無人機調查取證68次,其中進行3D建模23次。
2022年5月12日,在對欒川縣某化工企業(yè)負責人吳某非法儲存危險化學品案進行現場取證時,檢察干警發(fā)現該區(qū)域地形復雜,無法完整、準確固定證據,遂聯系檢察技術人員,使用無人機對現場全貌進行俯拍。根據無人機傳輸回來的數據,該院精準定位出吳某儲存混合燃料油的地埋儲油罐距離最近的加油站僅51米,距離工人生活區(qū)僅102米。
后經專業(yè)機構鑒定,該混合燃料油閃點低于17℃(接觸溫度達到17度即閃火),極易著火爆炸,給公共安全帶來嚴重危險隱患。
2022年6月22日,欒川縣檢察院對吳某提起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同年7月29日,法院以危險作業(yè)罪判處吳某拘役四個月,緩刑四個月,同時責令其在判決生效之日起15日內消除危險,并責令其在市級媒體上公開賠禮道歉。
“監(jiān)控定位+數據分析”,案件真相浮出水面
“因犯非法運輸、儲存爆炸物罪,判處有期徒刑十年……”郝某做夢也沒想到,自己以為天衣無縫的計劃很快就被數字技術識破。
2022年10月21日,欒川縣檢察院收到公安機關移送的尚某、曾某非法運輸、儲存爆炸物犯罪案件,檢察官在審查時發(fā)現,兩名犯罪嫌疑人口供存在不一致之處,遂對其進行針對性詢問。經分析比對,檢察官發(fā)現兩人在對運輸路線的描述上仍有差異,存在重大疑點。
于是,檢察官與偵查人員多次來到案發(fā)現場,逐段調取必經路線的監(jiān)控,對錄像中出現的車輛逐一排查。經過大量審查調查,檢察官發(fā)現尚某、曾某供述中所駕駛的作案車輛在案發(fā)當日僅在后半程的監(jiān)控中出現,這再次印證了案件另有蹊蹺。
經過多次研討和實驗,檢察官利用公安治安監(jiān)控系統(tǒng)和移動網絡信號基站,調取犯罪嫌疑人手機通話記錄,確定運輸起點和終點,通過數據分析,在電腦上模擬定位出一條炸藥運輸路線。為驗證路線是否準確,檢察官又聯合技術部門干警駕車進行模擬導航,結果與模擬定位的路線完全吻合。
當完整的運輸線路呈現在眼前時,檢察官確認前半程另有人駕駛其他車輛進行運輸。在證據面前,兩名犯罪嫌疑人如實供述,稱運輸炸藥是受郝某指使,且前半程由郝某自己負責運輸,做假口供正是為了掩護同伙。郝某到案后,對自己的犯罪事實供認不諱。
“在對這起案件的疑點進行數據分析時,我們成功借助了公安治安監(jiān)控系統(tǒng)。今后,我們將進一步推進檢察監(jiān)控數據庫與公安治安監(jiān)控系統(tǒng)的連接,以‘智慧檢察’推動提升案件辦理水平。”欒川縣檢察院檢察長潘萌表示。(劉立新 吳占京)
北疆新聞:內蒙古自治區(qū)重點新聞網站(客戶端),內蒙古出版集團新華報業(yè)中心旗下國家互聯網新聞信息采編發(fā)布服務一類資質網站(客戶端)。
北疆新聞版權與免責聲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來源:北疆新聞”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版權均屬北疆新聞所有,轉載時必須注明“來源:北疆新聞”,并附上原文鏈接。
二、凡來源非北疆新聞的新聞(作品)只代表本網傳播該消息,并不代表贊同其觀點。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見網后30日內進行,聯系郵箱:bjwmaster@163.com。
版權聲明:北疆新聞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 本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5648148811蒙ICP備16001043號-1
Copyright © 2016- 北疆新聞網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5120200009-1蒙公網安備: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