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人生 不應徒留傷仲永的哀嘆
在這張照片里,魏永康的笑容很暖,一如身邊再普通不過的中年男人。他讓女兒靠在身前,雙手緊緊握住幼小的肩膀。那一刻,起落的曾經(jīng)并未留下痕跡,他似乎只想牢牢抓住眼前的幸福。
影像只能記錄生活,卻無法留住生命。正如網(wǎng)友一眾“慧極必傷”“天才隕落”的留言,只抓住“走麥城”的片段不放,卻忘了生活從來就不是一條平坦筆直的大道。
在輿論場上,魏永康成為一個符號,一個被揠苗助長的反面典型。真是如此嗎?
幼時的魏永康,“神童”光環(huán)加身,確與王安石筆下的方仲永并無二致。2歲時,別人家的孩子還在學走路,他已掌握千余漢字;別人家的孩子剛讀初中,他已考上重點大學。這種“提速”和領先,離不開母親的“陪讀”與呵護。可等到成年,這份愛似乎又成了“害”。傳聞中,他被高校勸退,原因之一是生活無法自理。
事實上,魏永康與方仲永有著本質的不同。仲永之所以為后人哀嘆,是因為其父只把他當造錢工具,“日扳仲永環(huán)謁于邑人,不使學”,這才讓他成年后“泯然眾人”。而魏母所背負的“罵名”,其實更像是母親的一種執(zhí)念。她以為,只要孩子一心讀書,就有錦繡前程。她眼中的成功,是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而魏永康被勸退的真正原因,也不是生活無法自理,而是知識結構不能適應研究所的要求。
魏永康“高開低走”,人們大可上下嘴皮子一動大談教育理念,給魏母扣上溺愛的帽子加以批判。然而,望著家徒四壁的窘境,面對長年臥病的丈夫,如果不逼“神童”苦讀,她又抓得住什么?又指望什么改變一家命運?曾經(jīng)的無力和無助,讓她把“早慧”的兒子視為救命稻草,她的辛酸又有誰懂?
收獲學術金字塔尖果實的,注定是極少數(shù)人?;蛟S,魏永康的退學只能說明他并不適合這條路。況且,魏永康并未失敗,他活出了自己的成功——擺脫退學陰影,他有了愛人,有了可愛的女兒,組建了幸福的小家庭,也讓母親看到了自己的成熟。
“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每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當他回憶往事的時候,他不會因為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為碌碌無為而羞愧。”保爾·柯察金的這段名言,不少人從小都背過。
其實,百煉成鋼并非人人皆有的幸運。而衡量人生成敗的,從來也不該是死板的刻度。只要你沒有浪死虛生混日子,這一世就不算白過。
成都商報-紅星新聞特約評論員 白晶晶
北疆新聞版權與免責聲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來源:北疆新聞”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版權均屬北疆新聞所有,轉載時必須注明“來源:北疆新聞”,并附上原文鏈接。
二、凡來源非北疆新聞的新聞(作品)只代表本網(wǎng)傳播該消息,并不代表贊同其觀點。
如因作品內(nèi)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wǎng)聯(lián)系的,請在見網(wǎng)后30日內(nèi)進行,聯(lián)系郵箱:bjwmaster@163.com。
版權聲明:北疆新聞版權所有,未經(jīng)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 本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5648148811蒙ICP備16001043號-1
Copyright © 2016- 北疆新聞網(wǎng)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5120200009-1蒙公網(wǎng)安備: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