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跳動心臟細胞的3D打印心腔。
圖片來源:英國《新科學家》網站
科技日報北京6月27日電 (記者張佳欣)據英國《新科學家》網站最新消息,德國埃爾朗根—紐倫堡大學科學家開發(fā)出一種新技術,可以3D打印微型心腔(心臟底部的腔室)。他們用活的人類心肌細胞打印的心腔被證明可自主跳動至少3個月。
人造心臟組織可通過在模具或支架上培養(yǎng)心臟細胞來制造,但這通常只允許構建簡單的形狀,如片狀或環(huán)狀。3D打印可創(chuàng)造出更復雜的結構。例如,2019年,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研究人員展示了用3D打印的一顆完整心臟。然而,它無法跳動。
新的3D打印技術可讓科學家制造出跳動的心腔,將血液輸送到身體的其他部位。研究人員制造了一種“墨水”,其中含有活的心肌細胞、膠原蛋白和透明質酸,賦予心腔組織結構。他們使用噴嘴將這種墨水注入支撐凝膠中,凝膠在打印過程中將其保持在所需的形狀,然后熔化以留下打印的結構。
研究表明,使用這種技術可打印出高14毫米、直徑8毫米的氣球形狀的心腔狀結構,大約是真正人類心腔的1/6大小。心腔在打印一周后開始跳動,100天后仍在跳動。用興奮劑藥物可讓它跳動得更快,就像真正的心臟一樣。
研究人員希望最終能使用這項技術打印出包含所有4個心腔的完整心臟。通過添加含有血管細胞的第二種打印墨水,他們期待這種油墨能在打印的心臟組織內生長成血管。
【總編輯圈點】
近20年,心臟病一直是全球首要死因,而且死亡人數逐年攀升。許多危重患者需要心臟移植,卻在生命耗盡前都等不到供體。泵送血液的仿心臟裝置也因此成為研究熱點。近幾年雖然3D打印心臟屢有突破,但尚未完全模擬心肌的精細結構和復雜功能。希望新技術讓人造心臟更耐用,更皮實,終有一天能替代“原裝產品”。
北疆新聞:內蒙古自治區(qū)重點新聞網站(客戶端),內蒙古出版集團新華報業(yè)中心旗下國家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采編發(fā)布服務一類資質網站(客戶端)。
北疆新聞版權與免責聲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來源:北疆新聞”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版權均屬北疆新聞所有,轉載時必須注明“來源:北疆新聞”,并附上原文鏈接。
二、凡來源非北疆新聞的新聞(作品)只代表本網傳播該消息,并不代表贊同其觀點。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lián)系的,請在見網后30日內進行,聯(lián)系郵箱:bjwmaster@163.com。
版權聲明:北疆新聞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 本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5648148811蒙ICP備16001043號-1
Copyright © 2016- 北疆新聞網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5120200009-1蒙公網安備: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