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7日-28日,第六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在福建省福州舉辦。人民網 葉青卿攝
4月的八閩大地,繁花似錦,春意濃濃。為期兩天的第六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28日在福州閉幕。集中簽約項目52個,總投資581億元;招商對接數字經濟項目606個,總投資3357億元……本屆峰會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績單。
5G的升級版5.5G是什么? 為什么要“東數西算”? 為什么虛擬數字人這么火? 人工智能的潛力究竟有多大……本屆峰會聚焦“加快數字中國建設,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這一主題,與國內外嘉賓展開智慧“碰撞”,為新時代數字中國建設再插上新的翅膀。
數字中國建設同樣給全球帶來機遇,見證新時代中國促進世界經濟復蘇、引領全球數字經濟浪潮的大國擔當。官方數據顯示,2022年中國數字經濟規(guī)模達50.2萬億元,總量穩(wěn)居世界第二,占GDP比重提升至41.5%,成為中國穩(wěn)增長促轉型的重要引擎。
這是一場立足今日眺望未來的盛會?!皵祿Y源”“數字治理”“數字政務”“數字生態(tài)”……一場場主題論壇亮點紛呈,照見了數字中國建設欣欣向榮,從謀篇布局的“大寫意”進入了精雕細琢的“工筆畫”新階段。
“智”上發(fā)力共享數字成果
書法機器人揮毫潑墨、筆走龍蛇。人民網 錢嘉禾攝
飽蘸墨水、宣紙攤開,筆觸輕盈而又遒勁有力地寫下“天道酬勤”四個大字——這是一企業(yè)自主研發(fā)的AI書法機器人在進行演示。
作為數字中國建設峰會的重要組成部分,第六屆數字中國建設成果展覽會上,參展商們在展會上亮成果、覓商機,參展觀眾體驗著一場“數字盛宴”。成果展的“熱度”宛如“晴雨表”,熙熙攘攘的人群預示著熱鬧的回歸,也彰顯著數字產業(yè)的蓬勃脈動。
本屆峰會上,有一個數據備受關注:去年,我國移動物聯網終端用戶數達18.45億戶,中國成為了全球主要經濟體中首個實現“物超人”的國家。
當智慧農業(yè)的觸角伸向田間地頭,成為農民的好幫手;當一個個企業(yè)“上了云”;當城市有了“智慧大腦”……在數字鄉(xiāng)村主題展區(qū),新能源無人駕駛拖拉機、農業(yè)無人機、水下巡檢仿生金槍魚等田間無人作業(yè)數字化應用場景吸引了眾多體驗者圍觀。不少體驗者紛紛感慨“無處不在、無所不包、無所不能的物聯網服務及應用”。
包括人工智能和物聯網在內,我國目前在多條數字技術“賽道”布局,成效已經顯現。
相關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信息領域相關PCT國際專利申請近3.2萬件,全球占比達37%,數字經濟核心產業(yè)發(fā)明專利授權量33.5萬件,同比增長17.5%。5G實現技術、產業(yè)、網絡、應用領先,6G加快研發(fā)布局。在集成電路、人工智能、高性能計算、EDA、數據庫、操作系統等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近年來,隨著網絡強國、數字中國戰(zhàn)略深入實施,5G應用已覆蓋52個國民經濟大類,給制造業(yè)生產模式和生產形態(tài)帶來了深刻改變。
工信部副部長徐曉蘭表示,將推動6G、光通信、量子通信等關鍵核心技術加速突破,加大人工智能、區(qū)塊鏈、數字孿生等前沿技術研發(fā)力度,同時深入梳理制造業(yè)重點產業(yè)鏈數字化轉型中的關鍵技術,“心中有數,路徑統一,堅決打贏核心關鍵的產業(yè)技術攻堅戰(zhàn)”。
可以預見,我國人工智能、大數據、軟件、電子信息等領域的一批數字產業(yè)集群實現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華夏大地正煥發(fā)出新時代多彩數字之美。
數字福建探路數字中國新未來
恒溫箱中培育的銀耳。人民網 林曉麗攝
遍地開花的數字應用已深深融入福建的各個“末梢”。
在福建省寧德市古田縣大橋鎮(zhèn)的一處標準化銀耳菇房,一個個整齊排列的架子上,培養(yǎng)基中長出一朵朵晶瑩的“白花”。由于銀耳需要避光、溫暖的生長環(huán)境,溫控智能化設備通過霧化、控溫等多項功能,模擬出銀耳在野生環(huán)境的生長條件。
“按傳統的培育方式,銀耳的整個生長周期是周期在60天左右,22到25攝氏度之間的溫度最適宜,因此銀耳對生長環(huán)境要求相對苛刻?!爆F場的工作人員介紹說,恒溫箱可以自動調控溫度,保障銀耳的生長不受限,大大提升了銀耳的產量。
福建省寧德市古田縣因食用菌產業(yè)而聞名,這些年,“科技風”吹下了地、也吹上了架,菇農開始用“新”培育食用菌。
福建是數字中國建設的思想源頭和實踐起點。在過去23年間,八閩大地上,數字產業(yè)飛速發(fā)展——2022年,福建數字經濟增加值達2.6萬億元,占全省地區(qū)生產總值比重超過49%。
數字化深刻地影響著福建的產業(yè)格局。一方面,數字產業(yè)化規(guī)模不斷壯大,集成電路和光電產業(yè)、計算機和網絡通信產業(yè)產值均超過2000億元,大數據、物聯網等產業(yè)進入全國第一梯隊。另一方面,產業(yè)數字化轉型步伐加快,“上云用數賦智”行動深入開展,數字化產品和服務在智能制造、智慧農業(yè)等領域推廣應用,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yè)加快融合發(fā)展。
數字化賦能千行百業(yè),老百姓可以直觀地感受到數字紅利。今年春節(jié),福建平潭綜合實驗區(qū)全域交通流量同比上升70%的前提下,涉及道路擁堵的警情反而同比下降了20%,背后“看不見的手”就在于數字化。
“智慧交通系統根據天氣、節(jié)假日、車流量、路口等變量生成非常豐富的方案庫,每天根據實際情況從方案庫中最優(yōu)方案,對信號燈進行調整,由此來緩解道路擁堵。”平潭綜合實驗區(qū)公安局交警支隊交通指揮中心副主任吳朗稱,盡管系統運行時間不長,但是一組數據已能見成效:由于數字交通提供的優(yōu)化方案,平潭信號路口的優(yōu)化率超過95%,道路的擁堵指數降低10.3%。
如今在福建,數字化生活的體驗再升級。目前,福建省政務服務事項全程網辦比例超80%,“一趟不用跑”比例超90%。數字社會建設蹄疾步穩(wěn)。數字基礎設施加快建設,累計建成5G基站7.5萬個,實現所有鄉(xiāng)鎮(zhèn)全覆蓋?!叭t(yī)一張網”等數字應用全省推廣,遠程醫(yī)療覆蓋全省所有三級公立醫(yī)院和超過90%的基層醫(yī)療衛(wèi)生機構。
本屆峰會發(fā)布的《數字中國發(fā)展報告(2022年)》指出,2022年我國數字經濟規(guī)模達50.2萬億元,總量穩(wěn)居世界第二,占GDP比重提升至41.5%,推動高質量發(fā)展的“數字引擎”更為強勁。
“數字福建”建設激發(fā)了創(chuàng)新活力,也為未來福建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增添動力。福建省發(fā)改委統計數據顯示,本屆峰會共招商對接數字經濟項目606個、總投資3357億元,其中集中簽約項目52個、總投資581億元,項目平均投資額比上屆增長超30%,涵蓋數字基礎設施、物聯網、新能源等領域。
以數字中國建設助力中國式現代化
成果展上的北京中軸線“元宇宙”。人民網 林曉麗攝
萬寧橋、景山、地安門等景點構成了北京中軸線,在成果展上,這條中軸線被“搬上”北京展館的一面墻。觀展者用手機掃一掃墻上的壁畫,就能通過AR技術“如臨其境”地感受一把千里之外的首都底蘊。
“我們對北京中軸線的場景進行了復刻,構筑了中軸線元宇宙,如果游客觀光北京中軸線上的打卡點,用手機掃描眼前的景色,就會出現現實與虛擬交織的場景,仿佛穿越古今,置身于千百年前的時空?!北本┖訄D公司工作人員陳頌在展會現場介紹說。
數字與文旅融合,元宇宙的熱度不減。行走在數字中國建設成果展覽會,數字人、無人車、機器狗……琳瑯滿目的數字化元素讓觀眾有著更直觀的感受:數字化應用場景不只存在于展臺上,已經“潤物細無聲”地改變著老百姓的生活。
數字是座“富礦”,千行百業(yè)都在謀求數字化賦能,催生出新的業(yè)態(tài)——當我們印象中的中國鐵塔還是基站的運營商時,它已經利用信號塔上的高點資源,將其轉化為高點優(yōu)勢,實現“跨界”發(fā)展?!霸诨旧洗钶d高清攝像頭,結合智能系統,對海岸線的海漂垃圾進行精準識別,可以助力美麗海灣的建設?!敝袊F塔展位上的工作人員介紹說。
數字是個“寶藏”,從東部沿海到西部腹地,都努力置身于風口之上——甘肅慶陽,一座西部“小城”,在新一輪新基建當中,慶陽被確定為“東數西算”工程八大節(jié)點之一,西部“小城”即將迎來數字蝶變。
“以上游基礎設施建設為核心,上游可以吸引設備制造、能源供應、軟件開發(fā)的企業(yè)落戶在慶陽,中游可以吸引數據治理的企業(yè)?!备拭C省慶陽市委書記黃澤元仔細盤算,這樣一來慶陽就有可能借著數字經濟東風,實現千載難逢的一次飛躍。
時至今日,信息技術創(chuàng)新日新月異,從數字福建的種子播撒,到數字中國的藍圖擘畫,數字中國加快建設為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方面發(fā)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截至2022年底,我國開通5G基站231.2萬個,5G用戶達5.61億戶,全球占比超60%;從2012到2022年,我國電子政務發(fā)展指數國際排名從78位上升到43位;我國算力總規(guī)模位居世界第二,年增長率近30%;5G實現技術、產業(yè)、網絡、應用領先,6G加快研發(fā)布局……一組組數據折射出數字中國建設幾十年來的“厚積薄發(fā)”。
緊扣時代發(fā)展脈搏,數字中國建設峰會已連續(xù)六屆在福建省福州市成功舉辦。在當前充滿不確定性的世界中,乘著峰會召開的東風,數字中國建設正加快推進,助力中國式現代化,為建設一個更加美好的世界注入信心與力量。
高處謀勢,新處落子。今年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fā)《數字中國建設整體布局規(guī)劃》(以下稱《規(guī)劃》),數字中國建設有了里程碑意義的頂層設計和整體謀劃。正所謂根深干壯才能枝繁葉茂。在各方關注目光中,“中國號”巨輪正在數字化浪潮中揚帆遠航,邁向更為廣闊的星辰大海。
北疆新聞:內蒙古自治區(qū)重點新聞網站(客戶端),內蒙古出版集團新華報業(yè)中心旗下國家互聯網新聞信息采編發(fā)布服務一類資質網站(客戶端)。
北疆新聞版權與免責聲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來源:北疆新聞”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版權均屬北疆新聞所有,轉載時必須注明“來源:北疆新聞”,并附上原文鏈接。
二、凡來源非北疆新聞的新聞(作品)只代表本網傳播該消息,并不代表贊同其觀點。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見網后30日內進行,聯系郵箱:bjwmaster@163.com。
版權聲明:北疆新聞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 本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5648148811蒙ICP備16001043號-1
Copyright © 2016- 北疆新聞網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5120200009-1蒙公網安備: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