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5月10日電 日前,《〈國際中文教育用中國文化和國情教學參考框架〉應用解讀本》(以下簡稱《應用解讀本》)新書發(fā)布會在教育部中外語言交流合作中心舉行,多名高校專家、學者及行業(yè)代表現場參加活動。
據了解,《國際中文教育用中國文化和國情教學參考框架》(以下簡稱《參考框架》)是教育部中外語言交流合作中心的國際中文教育領域第一部文化教學大綱,為各國開展中國文化和國情教學提供了科學參考和依據。為了進一步滿足海外學習者了解中國文化和國情的需求,提高文化教學的質量和效果,語合中心在《參考框架》基礎上組編了《應用解讀本》,作為《參考框架》的配套資源為各國開展中國文化和國情教學提供實用案例和教學指導。
“國際中文教育是世界語言文化交流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加深文化理解,促進文明交流互鑒,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方面發(fā)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教育部中外語言交流合作中心黨委副書記宋永波表示,“作為中文母語國,向全球學習者介紹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既是我們面向世界的自然表達和應盡義務,也是世界人民對于構建更加美好世界,謀求更好發(fā)展的內在需要?!?/p>
“與語合中心深入合作,共同出版《應用解讀本》是北京大學發(fā)揮專業(yè)優(yōu)勢、服務國家國際傳播能力提升的重要舉措和有力嘗試?!北本┐髮W副校長孫慶偉表示,近年來,我國國際傳播能力不斷提升,離不開國際中文教育的高質量發(fā)展,希望進一步推動北京大學和語合中心的合作交流,共同打造更加開放包容的國際中文教育新格局,為推動中國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增進中華民族與世界各民族的交流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應用解讀本》主編祖曉梅介紹了《參考框架》和《應用解讀本》的關系。祖曉梅介紹,《應用解讀本》強調以真實、客觀、自然、柔性的方式呈現中國文化和社會的精神內涵,突出文化教學與中文教育相結合的特點,強調跨文化間的平等交流和對話,提倡過程化、體驗型、互動性、任務型的文化教學模式?!斑@些特點體現了新時期國際中文教育領域文化教學的新理念、新思路和新模式?!?/p>
“人類的文明史就是一部文化交流史,各種文明交流互鑒,共同組成了多姿多彩、共同進步的世界文明。”北京大學歷史學系教授趙冬梅認為,本書的出版可以讓外國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了解到中國文化的核心內容,領略中國文化魅力,感受中國社會發(fā)展,加深理解認同,是一件事半功倍的好事。
《應用解讀本》專委會成員王學松認為,《應用解讀本》的出版恰逢其時。一是在中國文化國際傳播的大背景下,充分發(fā)揮國際中文教育在“講好中國故事”方面的獨特作用,是其事業(yè)屬性的體現;二是從學科體系上為中文和文化教學提供了依據,為國際中文教育學科發(fā)展打下基礎,這是其學科屬性的體現;三是可以服務越來越多的中文教師,為中文學習者提供更優(yōu)質的語言和文化教學服務,這是其教育屬性的體現。(李依環(huán)、實習生余睿婕)
圖片來源:北京大學出版社
北疆新聞:內蒙古自治區(qū)重點新聞網站(客戶端),內蒙古出版集團新華報業(yè)中心旗下國家互聯網新聞信息采編發(fā)布服務一類資質網站(客戶端)。
北疆新聞版權與免責聲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來源:北疆新聞”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版權均屬北疆新聞所有,轉載時必須注明“來源:北疆新聞”,并附上原文鏈接。
二、凡來源非北疆新聞的新聞(作品)只代表本網傳播該消息,并不代表贊同其觀點。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見網后30日內進行,聯系郵箱:bjwmaster@163.com。
版權聲明:北疆新聞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 本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5648148811蒙ICP備16001043號-1
Copyright © 2016- 北疆新聞網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5120200009-1蒙公網安備: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