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在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背景下,中國已經站在了能源轉型的路口。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新能源正在成為“雙碳”賽道的主力軍,也為新質生產力的發(fā)展按下了“加速鍵”??焖俚男录夹g鏈接起更高效的能源大動脈,不斷壯大的新能源也在以更迅猛的腳步邁向更低碳的綠色未來。
財經節(jié)目中心微紀錄片《加快發(fā)展新質生產力》,2月4日播出第三集——能源新潮,讓我們一起去看看洶涌澎湃的新能源是如何“追風逐日”、上天入海的。
遠古時代,原始人學會鉆木取火,人類文明就此起步;煤炭點燃了第一次工業(yè)革命的烈火;電的發(fā)明實現(xiàn)了生產力質的飛躍;石油工業(yè)的爆發(fā)進一步加速了全球的工業(yè)化;能源領域的每一次突破,都與人類文明的進程密不可分。今天的我們,再次走到了能源轉型的路口。
換電是出租車司機范師傅每天下午都要進行的工作,更換兩塊標準化的電池每次只需3分鐘,電量為53度。
范師傅 出租車司機:我們是12小時一個班,兩個人在開這個車,一個班(電費套餐)就45元(一天)。
在廈門,換電基礎網絡正在建設當中,每座換電站用相同標準的電池適應不同的車型。
時代電服總經理 陳偉峰:就像一塊“五號電池”,以后各種車輛都用這塊“五號電池”,峰電谷電和換電用戶行為的優(yōu)化可以讓電的成本下降。
廈門海峽出租車公司總經理 高明遠:目前投了275臺(換電出租車),駕駛員沒有里程的焦慮。
每座換電站就如同一個大型的城市充電寶,在晚上用電低谷時充滿電,在白天用電高峰時為當地的運營車輛提供換電服務。這些大型充電寶的電力響應電網的調度,而它們的電源又來自何處呢?
在位于福建省漳浦縣東南側的這片海域,海上風電場正在進行風機吊裝。
這個距離海岸線32.8公里的海上風電場,包括28臺13兆瓦及以上的風機,其中就有6臺16兆瓦的風機,總裝機容量達400兆瓦。16兆瓦的風機輪轂中心高達152米,相當于52層大樓的高度,單個葉片就長達123米。
海面上,一臺16兆瓦風機每轉動一圈就可以發(fā)電約34度。按此測算,單臺機組每年可輸出超過6600萬千瓦時的清潔電能,能夠滿足3.6萬戶三口之家一年的生活用電。每一度電,都記得自己來自哪一片海域。
國家電網廈門供電公司發(fā)展部主任 林宇鋒:它發(fā)出來的電可以進行上鏈存證,可以證明這度電是從哪座電廠發(fā)出來的,后續(xù)它們在進行綠電交易的時候就可以追溯到源頭。
然而,和所有的可再生能源一樣,風電最大的缺陷就在于隨機波動的不穩(wěn)定。
不受控制的風自由任性,而用電的需求卻是24小時不停。要調整供需的時差,儲能設施正在探索新的解決方案。
讓我們回答剛才的問題,換電站就是解決方案之一。這些大型的城市充電寶解決了儲存風的難題,再將電送進車里。只不過,電力的交換并不只是送電入車的單向通行。
新能源車主:晚上電費比較低的時候把車充滿電,利用白天上班時候反向充到電網上賺差價。
在這里,新型V2G充電樁將電動汽車也變成了小型的“充電寶”,在用電高峰時向電網反向送電,幫助調峰,反向充電技術實現(xiàn)了車輛和電網的雙向互動。
國家電網廈門電動汽車公司副經理 王來輝:現(xiàn)在一般是60度電,一天可以跑400公里。一天按照30%的電量進行反向放電,每度電的價差約0.65元,一天的放電收益大概12元。對上班族,晚上在家充電,白天在辦公地放電,是非常適用的。
車上用不完的電可以回饋至電網,這在以前也許是天方夜譚,技術的創(chuàng)新為新能源帶來了更多可能,也讓更多的想象落地生根。2023年以來,我國新能源產業(yè)鏈屢屢打破世界紀錄。全球首臺16兆瓦國產化的海上風電機組成功并網發(fā)電,全球最大18兆瓦直驅海上風電機組順利下線,陸上15兆瓦機型也已經發(fā)布。
中國電力企業(yè)聯(lián)合會常務副理事長 楊昆:“十四五”、“十五五”期間全國新增電源投資規(guī)模累計可達10萬億元以上,其中新能源產業(yè)將扮演重要角色。
在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背景下,我國能源結構正在加速變革,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新能源正在成為“雙碳”賽道的主力軍?!白凤L逐日”、上天入海的新能源,為高質量發(fā)展的進程注入了源源不斷的動力。
國家能源局副局長 何洋:通過加強風電、光伏前沿性、顛覆性技術攻關來搶占未來新能源發(fā)展技術制高點,在大型風電光伏基地項目和海上風電基地項目等重大工程中推進新能源工程技術創(chuàng)新及應用。
不可再生的化石燃料及其對氣候條件的改變,深刻影響著全球能源結構的變革。一個世紀以前,人類還驚訝于家中或工廠里的幾組銅絲,居然能創(chuàng)造出一條洶涌河流的能量;今天的我們已經開始試圖擺脫對化石資源的依賴,轉而探索陽光、風力、河水甚至氫氣的可能。加速迭代的新技術鏈接起更高效的能源大動脈,不斷壯大的新能源也在加速邁向更低碳的綠色未來。
國家能源局副局長 何洋:通過這些新模式、新業(yè)態(tài),打造一批零碳工廠、零碳園區(qū),進一步催化和激發(fā)新能源作為新質生產力的新活力,形成綠色可持續(xù)的增長新動能。
不滅的火種點燃了文明的引擎,不竭的海風驅動著車輪的前進,洶涌的浪潮歸于眾望,澎湃的能量源源不絕。取火、燃燈、積勢、蓄能,能源新潮迭起,未來已在路上。
北疆新聞:內蒙古自治區(qū)重點新聞網站(客戶端),內蒙古出版集團新華報業(yè)中心旗下國家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采編發(fā)布服務一類資質網站(客戶端)。
北疆新聞版權與免責聲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來源:北疆新聞”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版權均屬北疆新聞所有,轉載時必須注明“來源:北疆新聞”,并附上原文鏈接。
二、凡來源非北疆新聞的新聞(作品)只代表本網傳播該消息,并不代表贊同其觀點。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lián)系的,請在見網后30日內進行,聯(lián)系郵箱:bjwmaster@163.com。
版權聲明:北疆新聞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 本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5648148811蒙ICP備16001043號-1
Copyright © 2016- 北疆新聞網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5120200009-1蒙公網安備: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