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吉尼亞大學駐中國代表處的首席代表賈斯汀有個中文名字叫歐君廷,他在上海工作生活已經20年,見證了中國的發(fā)展變化,是美中兩國教育交流的親歷者和推動者。歐君廷日前在接受總臺環(huán)球資訊廣播記者采訪時,講述了他與中國的緣分故事。他表示,美中兩國應從雙方和世界共同利益出發(fā),在教育和學術交流方面開展合作。
上世紀80年代初,歐君廷的外公外婆退休后第一次到中國旅游,回去后給他講了很多中國的故事,還給他帶回一幅描繪敦煌飛天的中國絲綢畫作為禮物。對于這份禮物,歐君廷愛不釋手,珍藏了很多年。高中時,他第一次接觸到中國藝術和哲學。直到1993年,大學畢業(yè)的歐君廷終于有機會和父親第一次到中國旅游。
歐君廷:那時候我不會中文,跟我父親一起到中國旅游,上海、北京,我去了很多地方,也爬了長城,覺得中國特別好,回去一定要開始學中文。
2006年,歐君廷在四川成都和熊貓合影
1996年,歐君廷拿到獎學金到云南師范大學學了半年中文課程,隨后他來到上海,一邊打工,一邊從事中國古代宗教歷史研究工作。
歐君廷:我在上海的第一份工作是教英語。上世紀90年代中期,學英語非常流行。我一面在課堂上教英語,一面為企業(yè)或個人提供培訓。我的學生中不僅有十幾歲的孩子,還有股票交易所的白領、經營跨國公司的商人,還有工廠的工人。通過教書,我認識了很多不同的人,這是理解中國非常有趣的方式。
1997年,歐君廷開始在加州大學圣芭芭拉分校攻讀博士學位。從1997年到2003年,他每年暑假都會回到中國,一面繼續(xù)從事研究工作,一面學習古文。2003年,歐君廷得到了來中國工作的機會,然而恰逢“非典”暴發(fā)。
歐君廷:我不顧父母和朋友的反對,決定無論如何要去中國。那是2003年春天,當我飛往中國時,飛機上幾乎是空的,每個人都戴著口罩。當我們抵達中國時,情況并沒有描述得那么糟。從2003年開始,我在中國生活了20年。我本以為在這里過一兩年就會回美國,找個學術方面的工作,但是我愛上了這里,這就是我想居住并發(fā)展我的專業(yè)的地方。
2008年,歐君廷帶領美國大學生到甘肅一所村辦小學訪問教課
2013年,由于歐君廷在中美教育交流方面具有豐富的經驗,弗吉尼亞大學聘請他擔任該校駐中國代表處首席代表。
歐君廷:弗吉尼亞大學選擇在中國設立第一個海外代表處,主要考慮到,中國留學生數量差不多占了弗吉尼亞大學國際學生的三分之一,我們最大的海外校友群體在中國。當時我們學校來自中國的訪問學者人數是最多的,和中國高校的大學生培養(yǎng)合作協議數量也是最多的。我們那時選擇在上海設立代表處,主要考量是中國的金融和商業(yè)中心在上海。
多年來,歐君廷親身經歷了中國的飛速發(fā)展。他認為,盡管在基礎設施建設等領域,中國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令人欣慰的是,中國文化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沒有改變。
歐君廷:當我30年前第一次到上海時,沒有地鐵,現在它是世界上最大最有效的公共交通網絡之一,這些改變非常明顯。那些不容易被意識到的改變存在于人們的內心和頭腦里,這些也已經改變了,當然也有一些沒有改變。我認為,中國是我經歷過的擁有最友好、最慷慨的文化的國家之一。還有一個改變是中國和中國人如何看待他們在世界上扮演的角色,中國在世界舞臺上更加積極主動參與。
2021年,歐君廷(左三)參加上海紀念中美乒乓外交50周年活動
在了解中美乒乓外交的故事之前,歐君廷從來沒有打過乒乓球。2021年4月,上海舉行了紀念中美乒乓外交50周年友誼賽。此后,他就愛上了這項運動。人們常用“小球轉動大球”形容中美乒乓外交,這件事超越了體育交流,對塑造中美關系乃至世界格局產生了深遠影響。歐君廷希望能為中美關系做點事。2024年1月,經過兩年多的精心籌劃,弗吉尼亞大學乒乓球代表團來到中國,重走了1971年美國乒乓球代表團訪華的行程。
歐君廷:我建議跟隨1971年美國乒乓球代表團的行程來安排,目的是為了更好地理解體育外交在建立美國和中國雙邊關系方面發(fā)揮的作用。基于這些準則,我們安排了這次成功的行程,我認為對我們的學生非常有意義。根據反饋,我看到我們的學生說(此行)改變人生,一生一次的改變,很明顯,對他們本人產生了沖擊。
2024年1月,中美青年乒乓球交流活動在清華大學舉行
歐君廷說,弗吉尼亞大學乒乓球代表團訪華,除了舉行乒乓球友誼賽之外,美國大學生與中國大學生、中國學者之間就兩國文化差異開展了交流研討。
今年是中美建交45周年,展望未來,歐君廷表示,兩國首先應該在符合雙方共同利益的方面,尤其是在教育和學術交流方面開展合作。
歐君廷:為了促進美國和中國的關系進一步發(fā)展,我們首先需要聚焦共同利益,最容易達成的目標就是進行例如學生和學術交流、合作研究,共同解決世界性問題,例如環(huán)境危機、糧食安全、世界和平及恢復和平的能力。
北疆新聞:內蒙古自治區(qū)重點新聞網站(客戶端),內蒙古出版集團新華報業(yè)中心旗下國家互聯網新聞信息采編發(fā)布服務一類資質網站(客戶端)。
北疆新聞版權與免責聲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來源:北疆新聞”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版權均屬北疆新聞所有,轉載時必須注明“來源:北疆新聞”,并附上原文鏈接。
二、凡來源非北疆新聞的新聞(作品)只代表本網傳播該消息,并不代表贊同其觀點。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見網后30日內進行,聯系郵箱:bjwmaster@163.com。
版權聲明:北疆新聞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 本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5648148811蒙ICP備16001043號-1
Copyright © 2016- 北疆新聞網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5120200009-1蒙公網安備: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