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市依托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豐厚底蘊,將北疆文化融入城市建設發(fā)展中,提出了打造具有北疆特色的博物館之城、雕塑之城、藝術之城、現代文明之城的工作目標,成立了北疆文化研究中心,推出了一批重點劇目、圖書、項目和品牌活動,成功舉辦第十屆中國博物館及相關產品與技術博覽會(以下簡稱“博博會”)和多場具有影響力的演唱會等,有力地提升了首府文化能級。接下來,首府將通過有形有感推進北疆文化建設提升行動,加強研究闡釋和宣傳展示,支持文藝精品創(chuàng)作,深化體制機制改革,讓北疆文化更有知名度和吸引力。
打造北疆特色“雕塑之城”
春節(jié)假期,呼和浩特雕塑藝術館成為了市民、游客的打卡地。1月22日至2月12日,呼和浩特雕塑藝術館開啟夜游模式,每日閉館時間延長至22時,在呼和浩特雕塑藝術館A、B兩個展廳,展出由中國城市雕塑家協(xié)會學術委員會甄選的“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禮贊偉大新時代”雕塑藝術作品及從歷次雕塑主題展中精選的優(yōu)秀雕塑作品典藏。
走進呼和浩特雕塑藝術館,映入眼簾的是孔子和蘇格拉底的“對話”,這是中國著名雕塑藝術家吳為山的作品。徜徉館內會看到,來自不同國家、不同時期、不同流派的雕塑作品齊聚于此,展覽從主題到形式,處處體現著對話溝通、互學互鑒的理念。
呼和浩特雕塑藝術館規(guī)模位居全國第三,屬國內一流雕塑展館。建設呼和浩特雕塑藝術館是首府提升文化能級、打造雕塑之城的具體舉措。呼和浩特雕塑藝術館館長賈特告訴記者:“依托絲綢之路公園現代文化軸,今年,我們將打造內蒙古雕塑藝術中心,舉辦第二屆呼和浩特國際雕塑藝術展,精心策劃‘守望北疆’系列主題雕塑展。通過開設文化講堂、文化沙龍,推出文博雕塑藝術場館旅游專線,帶動研學、旅游等相關業(yè)態(tài),更好地滿足首府人民精神文化需求?!?/p>
建設“博物館之城” 點燃“發(fā)展新引擎”
“戴上VR眼罩,可以俯瞰祭祀坑的全貌,近距離觀賞一號青銅神樹、青銅縱目面具、金杖等多件珍貴的虛擬文物,觀看銅器、金器、玉石器的制作,真是太震撼了!”2024年8月23日,“博博會”在呼和浩特市敕勒川國際會展中心開幕,在三星堆博物館展位,游客胡凱在體驗后感慨道。據悉,“博博會”期間,呼和浩特市接待國內游客237.90萬人次,實現國內游客總花費48.98億元。有552家博物館及相關企業(yè)參展,4天內參觀人次超35萬,這也是二十年來參展博物館及相關企業(yè)和參觀人數最多的一屆。同時,第十屆“博博會”首次進入內蒙古舉辦,也是首屆在邊疆民族地區(qū)舉辦的“博博會”。
呼和浩特市文旅廣電局黨組成員、副局長于宏建介紹,今年,呼和浩特市將持續(xù)推動“博物館之城”建設。舉辦“鐘鳴盛世——紫禁城和承德避暑山莊藏鐘表聯展”,參與2025年故宮百年系列文博活動,辦好全國“博物館之城”建設發(fā)展交流匯暨文創(chuàng)大集等重大活動,打造大窯遺址出土文物特展等精品展。
推動文藝創(chuàng)作繁榮 打造精品文藝作品
“這部作品不僅藝術價值高,更能引發(fā)人們的思考和感悟。它提醒我們要珍愛生命,關注個體和生命的價值,也鼓勵我們在面對困境時要堅持不懈,勇敢追求夢想?!笨赐晡璧竸觥度缫姟?,走出新清華學堂的清華大學藝術教育中心教師張偉告訴記者。
2024年3月22日、23日,我市傾力打造的舞蹈劇場《如見》,在清華大學傾情上演,為清華師生及觀眾帶來了一場獨特的文化體驗。
精品文藝的創(chuàng)排是增強首府文化品質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也是彰顯城市精神、提升首府文化能級的重要補充。
編印《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呼和浩特》等系列書籍,成立烏蘭牧騎聯盟,創(chuàng)排《昭君》等大型舞臺劇30余部,《紅山玉龍謠》榮獲第十三屆中國舞蹈“荷花獎”古典舞獲獎提名,《花落花開》榮獲文化和旅游部第十四屆文華獎“文華劇目獎”……多年來,我市不斷加快文化事業(yè)發(fā)展步伐,加強文藝作品創(chuàng)作生產,通過一部部思想精深、藝術精湛、制作精良的優(yōu)秀劇目,創(chuàng)立了一個個代表首府的文化品牌,探索文化產業(yè)形態(tài)的創(chuàng)新途徑,推動文化強市建設,實現首府文化的高質量發(fā)展。
呼和浩特市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李今南表示,北疆文化建設提升行動,必將構筑起新時代首府各族人民的精神家園。新的一年,呼和浩特市將從理論研究、內容生產、載體建設、宣傳推廣、體制改革五個方面,全面落實好行動方案,持續(xù)打造出一批好作品、好品牌、好項目、好產業(yè),落地一批優(yōu)質文旅商體融合發(fā)展項目,扎實推進“一廊兩軸五帶”文旅發(fā)展布局建設,全面叫響“文化青城”品牌,推進北疆文化建設繼續(xù)走在前、作表率,更好地擔負起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楊彩霞)
北疆新聞 | 內蒙古自治區(qū)重點新媒體平臺,內蒙古出版集團?內蒙古新華報業(yè)中心主管主辦的國家互聯網新聞信息采編發(fā)布服務一類資質平臺。
北疆新聞版權與免責聲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來源:北疆新聞”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版權均屬北疆新聞所有,轉載時必須注明“來源:北疆新聞”,并附上原文鏈接。
二、凡來源非北疆新聞的新聞(作品)只代表本網傳播該消息,并不代表贊同其觀點。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見網后30日內進行,聯系郵箱:bjwmaster@163.com。
版權聲明:北疆新聞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 本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5648148811蒙ICP備16001043號-1
Copyright © 2016- 北疆新聞網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5120200009-1蒙公網安備:15010502001245